中国对抗制庭审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重述现象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0-0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卫安;对抗制模式中的公诉人角色的重塑[J];中国刑事法杂志;1998年02期
2 王宗亮;;fB晸UO答[J];东方艺术;2016年19期
3 Monique;;Can you answer?[J];疯狂英语(爱英语);2018年11期
4 小狐;;境外旅行时外语真的重要吗?(英文)[J];疯狂英语(高中版);2017年02期
5 Xia Yuanyuan;;Ruling the Rooster[J];ChinAfrica;2017年02期
6 王泉;;3 Games For Giving Answers[J];第二课堂(A);2016年11期
7 罗帅;;一只聪明的熊[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年14期
8 Bob Dylan;;Blowing in the Wind[J];新高考(英语进阶);2016年10期
9 彭愿;;瑜伽[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年17期
10 谢子珏;;The Secret of Success[J];中学生英语;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Denis Noble;;What is Life?The answer from physi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A];中国生理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2 ;Short Range Magnetic Order From Spin-Polarized Photo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Holography:Experiment and Theory for MnO(001)[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3 薛正俭;;“审判中心”背景下刑事庭审质证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4 黄诗朱;;浅谈公诉人在庭审中的举证[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5 姚舟;沈威;;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交叉询问制度之实务检视与规则构建——以公诉部门适应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A];以审判为中心与审判工作发展——第十一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15年
6 Thomas Tilluca Han;;The Status of the Non-Discursive in Design:Imagination in the Vectorization of Reason[A];设计中求设计2008国际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A Methodology of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Weapon Equipment[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8 Cornelia Bogen;;Increasing People's Health Literacy by Media Based Communication?The Case of the Patient Hotline[A];2011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徐锐锋;;公诉人如何适应庭审诉讼制度的改革[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10 李海涛;;交叉询问简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李昌盛;对抗制与刑事冤案[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广东 宿海成;用Flash和Director实现简单的AI[N];电脑报;2002年
3 《人民检察》杂志 田野;构建多元化的公诉人举证质证方式[N];检察日报;2015年
4 李薇薇;我国通过模拟审判,研讨“对抗制”庭审[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本报记者 郭清君 通讯员 朱晓华 魏秋晨 张文哲;从打字员到优秀公诉人[N];检察日报;2019年
6 记者 吕峰 通讯员 苏清涛;给公诉人念念“紧箍咒”[N];检察日报;2017年
7 记者 匡雪 通讯员 王欣欣;简易程序案,公诉人“隔空”出庭[N];检察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阮占江 本报通讯员 陈红卫 许志华;女公诉人助力“法治郴州”建设[N];法制日报;2018年
9 本报通讯员 赵武;三次开庭 被告人挥手致谢公诉人[N];检察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龚瑜;走近青年公诉人[N];中国青年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婷;二战后英美民事对抗制的演变[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王国忠;刑事诉讼交叉询问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尚华;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罗桂花;法庭互动中的立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琴;中国对抗制庭审交叉询问阶段问话人重述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董慧珊;关联—顺应模式下中美外交发言人闪避回答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韩征瑞;法庭交叉询问的邻近应对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4 栾震;“合作·关联·顺应”模式下的中国法庭问答互动语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马恩茹;论职业公诉人及其自由裁量权[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桂蓉;公诉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杨幸;公诉人履行举证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7年
8 殷蓉;公诉人法庭问话中的语用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9 许浩;刑事简易程序中公诉人出庭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吴海威;交叉询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75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7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