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法制之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12 20:51
【摘要】: 传教士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中, 特别是在法制近代化进程的早期阶段,对于推动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 碰撞与交流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于中国 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产生了持久的、全方位的影响。研究传教士的这种举动 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对于西方法文化的移植,吸取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都 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这一问题以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现 有资料的发掘,初步地对此课题加以探讨。 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传教士影响中国近代法制的历史背景:清初传教 士的成功经验以及清中期严厉的禁教政策。 第二章从立法的角度说明了传教士为了扩大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为自己争 取各种各样的特权而对中国法律产生的影响。本章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部 分。 第三章介绍了传教士借助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司法的情况。传教士干涉中国 司法的根源在于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确立,传教士是这一制度的发明人,也是它 的积极推进者,后来甚至发展到了中国教民也可以因领事裁判权制度而不受中 国法律管辖的地步。 第四章主要是关于传教士影响中国近代法律思想的情况的说明。近代国际 法理论的输入工作主要是由传教士来完成的;传教士主持的传媒对于中国大众 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曾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后,笔者对上述传教士影响中国近代法制的史实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 了初步的结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丛曙光;邱兴旺;;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妇女[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2 雷敏;李琦;;呼兰教案[J];黑龙江档案;2006年04期

3 龙坪;;不早不晚,在明朝[J];南风窗;2008年15期

4 刘伟;范进学;;美国宪法理论在中国的最初传播[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王海松;;长征中的法国传教士勃沙特[J];军事历史;1993年03期

6 闻言;;天堂钟声[J];北京观察;2000年03期

7 董雪梅;;传教士与近代中国教育[J];理论学刊;2006年07期

8 孙怀安;;西方传教士与戊戌变法[J];理论界;2006年S1期

9 董纯金;;传教士与近代广西救济理念的近代化[J];传承;2009年10期

10 余三乐;历史的沉思[J];新视野;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晟文;;1918~1955年加拿大法裔耶稣会士在徐州传教过程初探[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胡其柱;;晚清“自由”语词的生成考略:1820~1900年代[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海涛;;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A];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征集研究(二)——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陈永涛;;近代传教运动中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两种基本态度及简评[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建华;;清末基督教会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刘宝建;;传教士与清官仪器制造[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何岩巍;;天主教传教士与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冲突的根源与意义——以直隶两次民教冲突为例兼与赵世瑜商榷[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史专题研究[C];2007年

9 顾定红;顾黄初;;教会学校的创建与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萌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10 罗冠宗;;传教运动与政治[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愚;财富“传教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杨 欢;本土自鸣钟价高一筹[N];中国商报;2005年

3 林慧;市场培育需要传教士精神[N];期货日报;2006年

4 程炳生 整理;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晏路;康熙与在华传教士的科技活动[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N];法制日报;2007年

7 陈清;传教士与山东义和团的爆发[N];光明日报;2000年

8 周延胜;传教士与八国联军[N];光明日报;2000年

9 威廉·格里门斯;世界并不大,而且每天都在变小[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严强;长征队伍中的传教士[N];法制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觉醒的中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革命[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蒋有亮;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D];复旦大学;2010年

3 崔华杰;传教士学者与中国历史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林立强;美国传教士卢公明与晚清福建社会[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颖;基督拯救中国?——伦敦会传教士麦嘉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石建国;卜舫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9 岳志强;“文化传播”理论视角中的传教士与美国华人社会(1848-1900)[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翁伟志;他山之石:明恩溥的中国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鸣宇;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法制之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李剑;传教士在洋务教育中的活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霞;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龙伟;传教士视野中的20年代四川基督教运动[D];四川大学;2005年

5 熊晓曼;传教士与中国传统学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进春;基督教与新生活运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明瑜;论鸡公山避暑地的形成及影响(1902~1937)[D];河南大学;2008年

8 孙圣英;传教士李明和他的著作《中国现势新志》[D];外交学院;2001年

9 陈述军;《圣经》汉译及汉译《圣经》在中国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崔华杰;狄考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10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10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6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