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近代法律文化的特质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3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孙洪坤;;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以刑事司法国际准则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胡小红;;公益诉讼与行政执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5 刘小牛;储育明;;诚信原则的价值与意义:从实体法到程序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郭剑平;;论我国法律秩序的法律文化匹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严音莉;;司法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刍议[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田佳灵;;民意对司法裁判过程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力;梁亮;;在自由与限制之间——认真对待大学章程[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梁晓淮;张舒翔;;转变执法理念 严格遵法守法 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许均秀;;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黄鹏进;;城市基层利益调控与社区稳定机制研究——基于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的调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8 金晓;;“惯用技术手段”在行政法以及行政诉讼法视角下的探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9 周兰领;;参与行政的行政诉讼保障[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10 孙日华;;警察如何解释?——从“邓玉娇案”引发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2719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19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