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以新中国计划生育法律为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燕,李亚娟;20世纪80年代的婚姻法律与婚姻家庭变迁[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2 杜守东;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的理论思考[J];齐鲁学刊;1996年06期
3 曹景椿;试析农民生育观转变的经济条件和临界点——辽宁省部分农村献二胎指标的家庭状况调查报告[J];人口与经济;1990年03期
4 周长洪,徐长醒;农民生育意愿与动机及其成因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8年06期
5 冯立天,马瀛通,冷眸;50年来中国生育政策演变之历史轨迹[J];人口与经济;1999年02期
6 蔡洪福,傅成文,沙神才,段锦宏,席臻衍;上海市20-34岁育龄夫妇生育意愿调查[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年04期
7 陈卫,孟向京;中国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效果评估[J];人口学刊;1999年03期
8 陈卫;中国的人口控制与人口增长[J];人口研究;1996年01期
9 洪国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7年04期
10 陈友华;中国生育政策调整问题研究[J];人口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尚;;罗马公法述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程乃胜;;庞德的法律目的思想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毕金平;;我国税收立宪之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唐宗力;;皖南农村人口形势与影响农民生育行为的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大勇;梁盛胜;;家庭养老在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7 刘文学,程乃胜;自愿“婚前医学检查”的法律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于咏梅;教育的经济性贡献与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负担问题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9 曾兆晖;;公平正义的内涵、价值选择及实现困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莫秀蓉;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静;;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富群;;性别平等与生育选择——农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新民;郭春宁;;略论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郝静;;试论计划生育对妇女地位的影响[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卫东;;从“财富流”到家庭经济支撑模式: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例(1949~1973)[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6 郑卫东;;集体化时期农村人口高出生率原因新论——以山东省东村为中心(1949—1973)[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营养与人口素质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A];关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8[C];2008年
8 ;我国西部地区儿童的分布和特点[A];关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8[C];2008年
9 ;西部地区儿童少年膳食和营养状况[A];关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8[C];2008年
10 ;改善西部儿童营养状况的政策、措施及效果[A];关注西部地区儿童营养与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8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卫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刘莉萍;堕落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7 邓丽萍;完善我国行政调解制度构想[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莉萍;完善我国离婚诉讼程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慧芳;本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付翠暖;关于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洪义;法律与社会理论的批判意识——略论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法律思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碧海心;社会细胞的变迁──关于婚姻·家庭·感情以及其他[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1年03期
3 张仁;;中国法律社会史的理论视野[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4 陈友华;政策取向生育率模型及在江苏的应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5 曾毅,顾宝昌,涂平,徐毅,李伯华,李涌平;我国近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其后果分析[J];人口与经济;1993年01期
6 陈友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1999年04期
7 贾威,彭希哲;中国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出生性别比[J];人口研究;1995年04期
8 陈卫;中国的人口控制与人口增长[J];人口研究;1996年01期
9 乔晓春;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人口研究;1999年02期
10 萧扬;婚姻法与婚姻家庭50年[J];中国妇运;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艳蓓;论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道德人格培育[J];青年探索;2001年05期
2 马先忠;;《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解读[J];楚天主人;2003年02期
3 纽丽霞;新时期思想解放对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10期
4 ;海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违法行为行政处分规定[J];海南政报;2005年18期
5 王建斌;;青海地区托茂人的社会变迁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6 文晔;徐虎;;徐虎:老矣?[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6期
7 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8 吴翠萍;;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消费观念的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1期
9 李诗林;;论农村计划生育执法的法治化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3期
10 王卫;;从宪法权利维度考察俄罗斯社会变迁[J];黑龙江史志;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雪娜;金盛华;;社会变迁感知对农转居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辛自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下滑:4项横断历史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丁俊萍;宋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丁文超;;畅销书研究:基于社会心态研究取向的探讨[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苗幽燕;;俄罗斯社会变迁与俄语语义新词[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苏谦;辛自强;;1989-2005年中学生抑郁的横断历史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郑伟斌;张友琴;;社会变迁对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地位和供养模式的影响[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8 梁治平;;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建[A];2003年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3年
9 王玲宁;;中原地区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以河南为例[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德芳;;“20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晓宁;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检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贯彻落实情况[N];铁岭日报;2007年
2 彭南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0年
3 韩峰伟;整顿生育秩序 规范生育行为[N];雅安日报;2006年
4 记者 韩跃进;纪念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五周年[N];中国人口报;2007年
5 史胜军;市人大检查人口与计生法贯彻执行情况[N];济宁日报;2008年
6 记者 阴文娟;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执法检查[N];通辽日报;2008年
7 宋臻;以前瞻性理论视野把握社会变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记者 塔娜;当代中国村落研究的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之恺;“党的经济思想与社会变迁”研究之新进展[N];北京日报;2001年
10 沈杰;社会变迁下不容忽视的心理震荡[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3 毕苑;中国近代教科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晨光;影像中的20世纪中国——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与社会变迁[D];南开大学;2001年
5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6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士尊;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强;建国后郑州市城市集合住宅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王舒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新闻话语变迁究[D];北京大学;2005年
3 周凤施;近代以来社会变迁对我国学校体育影响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桂林;清末民初的慈善事业与社会变迁(1895-1928)[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少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与乡村社会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邓玲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8 苏永明;行帮与景德镇社会变迁[D];南昌大学;2005年
9 伍建华;私人生活的新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文鹏;行政生态学视角下我国县政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19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71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