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 ——一项关于行政诉讼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2 04:25
民间纠纷解决与国家司法实践是理解中国法律、社会、政治与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而官民关系则是观察国家与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切片。在号召依法治国的今天,国家的正式司法实践却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困境。行政诉讼即是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以普遍性的立案难、执行难、败诉多、撤诉多等表现而为人所诟病。另外一方面官民关系也并不和谐,大量的行政诉讼与上访即是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反映。因而通过研究“民告官”现象,即法律术语中的行政诉讼将上述二者联结起来,无疑能够刺激我们社会学思维的想象力,给我们挖掘社会的纵深提供绝佳的理论平台,也能为和谐社会秩序的建构及现实司法改革的实践提供学术助力。在与日常意义上的法律失效区分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法律失效,即法律的表达与实践的不一致,试图用此概念来整合与涵盖当前国家复杂的正式司法实践,也借此来观察我国整体性的制度实践与变迁状况。法律多元主义、行动中的法以及法律冲突理论是解释法律失效的主要理论框架,但由于各自视野的局限因而都无法说明法律失效的内在机制,也不能说明法律制度变迁的深层逻辑。因此,本文从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分析进路出发,用其场域理论作为论文的分析框架,来研...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诉讼实践:法律与社会的联结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安排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学术脉络
第四节 方法论与方法
第二章 法律场域:分析框架与运用策略
第一节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第二节 布迪厄对司法场域的研究
第三节 场域的理论优势及与本研究的关联
第四节 场域理论的运用策略
第三章 场域与个案: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秩序
第一节 社区概况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场域:自主性的提高
一、律师事务所的市场化改制
二、G区人民法院的形式理性重建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诉讼:法律失效
一、行政诉讼: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视角
二、行政诉讼:十五年的表达与实践
三、G院的行政诉讼:一个地方性的经验样本
第四章 资源动员与策略运用: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一)
第一节 法律场域中的惯习
一、惯习的内涵
二、G区法律场域民的传统惯习
三、法律场域惯习的延续与再生产
第二节 诉讼中的资本运作与资源动员
一、制度资本
二、社会资本
三、文化资本
四、律师:一种人力资本
第三节 诉讼中的策略运用
一、问题化:救济的自我驱动
二、话语的策略:救济的合法化
三、媒体介入:寻求社会救济
四、以访助讼:寻求公力救济
五、私力救济
第四节 诉讼逻辑的切换:合法逻辑、合理逻辑与生存逻辑
一、合法逻辑
二、合理逻辑
三、生存逻辑
第五章 息讼术与平衡术: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二)
第一节 法律场域的权力结构
一、权力理论的两大传统
二、法律场域中的二元权力结构
第二节 官的息讼术
一、堵场的策略
二、增加成本、减小收益
三、干预判案
四、打击报复:合法伤害权的使用
第三节 审判中的平衡术
一、法律场域中的平衡力学
二、法律场域中的平衡技术
1、争取支持
2、原则性与灵活性:实用主义的审判策略
3、调解:法律的失效
4、制度创新
第四节 审判逻辑的切换:代理型、谋利型与回应型
一、代理型
二、利益型
三、回应型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法律失效:实践场域的视角
第二节 讨论 建构法治下的和谐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大法律评论》约稿函[J]. 北大法律评论. 2007(01)
[2]“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J]. 黄豁,张先国,段博. 瞭望新闻周刊. 2006(17)
[3]预流之士与求实之作[J]. 田梅梅,戚阳阳. 中国图书评论. 2005(07)
[4]“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J]. 王亚新. 思想战线. 2005(04)
[5]历史与社会交错中当代法学学术史[J]. 贺卫方. 云梦学刊. 2005(04)
[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西方法律发展趋势若干契合现象之探讨[J]. 高军,龙一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7]行政诉讼困境的成本-收益分析[J]. 张国玉. 行政论坛. 2005(03)
[8]二元整合秩序:一个财产纠纷案的分析[J]. 张静. 社会学研究. 2005(03)
[9]法律移植与合法性冲突——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基层司法[J]. 刘思达. 社会学研究. 2005(03)
[10]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 郑广怀. 社会学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 张虎祥.上海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4048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诉讼实践:法律与社会的联结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安排
第三节 文献回顾与学术脉络
第四节 方法论与方法
第二章 法律场域:分析框架与运用策略
第一节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第二节 布迪厄对司法场域的研究
第三节 场域的理论优势及与本研究的关联
第四节 场域理论的运用策略
第三章 场域与个案: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秩序
第一节 社区概况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场域:自主性的提高
一、律师事务所的市场化改制
二、G区人民法院的形式理性重建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诉讼:法律失效
一、行政诉讼: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视角
二、行政诉讼:十五年的表达与实践
三、G院的行政诉讼:一个地方性的经验样本
第四章 资源动员与策略运用: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一)
第一节 法律场域中的惯习
一、惯习的内涵
二、G区法律场域民的传统惯习
三、法律场域惯习的延续与再生产
第二节 诉讼中的资本运作与资源动员
一、制度资本
二、社会资本
三、文化资本
四、律师:一种人力资本
第三节 诉讼中的策略运用
一、问题化:救济的自我驱动
二、话语的策略:救济的合法化
三、媒体介入:寻求社会救济
四、以访助讼:寻求公力救济
五、私力救济
第四节 诉讼逻辑的切换:合法逻辑、合理逻辑与生存逻辑
一、合法逻辑
二、合理逻辑
三、生存逻辑
第五章 息讼术与平衡术: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二)
第一节 法律场域的权力结构
一、权力理论的两大传统
二、法律场域中的二元权力结构
第二节 官的息讼术
一、堵场的策略
二、增加成本、减小收益
三、干预判案
四、打击报复:合法伤害权的使用
第三节 审判中的平衡术
一、法律场域中的平衡力学
二、法律场域中的平衡技术
1、争取支持
2、原则性与灵活性:实用主义的审判策略
3、调解:法律的失效
4、制度创新
第四节 审判逻辑的切换:代理型、谋利型与回应型
一、代理型
二、利益型
三、回应型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法律失效:实践场域的视角
第二节 讨论 建构法治下的和谐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大法律评论》约稿函[J]. 北大法律评论. 2007(01)
[2]“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J]. 黄豁,张先国,段博. 瞭望新闻周刊. 2006(17)
[3]预流之士与求实之作[J]. 田梅梅,戚阳阳. 中国图书评论. 2005(07)
[4]“司法腐败”现象的一种解读[J]. 王亚新. 思想战线. 2005(04)
[5]历史与社会交错中当代法学学术史[J]. 贺卫方. 云梦学刊. 2005(04)
[6]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西方法律发展趋势若干契合现象之探讨[J]. 高军,龙一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7]行政诉讼困境的成本-收益分析[J]. 张国玉. 行政论坛. 2005(03)
[8]二元整合秩序:一个财产纠纷案的分析[J]. 张静. 社会学研究. 2005(03)
[9]法律移植与合法性冲突——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国基层司法[J]. 刘思达. 社会学研究. 2005(03)
[10]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J]. 郑广怀. 社会学研究. 2005(03)
博士论文
[1]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 张虎祥.上海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14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14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