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法实践与话语转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3-20 05:0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全民普法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法治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信仰,厚植全面依法治国精神沃土的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国
【文章来源】:中国司法. 2020,(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普法的“人民至上”特性
(一)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二)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三)开展法治文化创建活动。
二、“三位一体”独特话语体系的转化
(一)政治话语
(二)法文化话语
(三)社会话语
1. 关注物质载体、实践符号、共有信念和传统等法治元素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文化言说效应。
2. 关注物化的法治要素,推动法律话语的实体化。
三、“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大功能
(一)政治化运作向法治化转型
(二)普法执法相融合
(三)话语传播由部门化向体系化转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法宣传工作论纲[J]. 黄丽云. 中国司法. 2019(03)
[2]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征程[J]. 李林. 环球法律评论. 2017(06)
本文编号:3090467
【文章来源】:中国司法. 2020,(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我国普法的“人民至上”特性
(一)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二)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三)开展法治文化创建活动。
二、“三位一体”独特话语体系的转化
(一)政治话语
(二)法文化话语
(三)社会话语
1. 关注物质载体、实践符号、共有信念和传统等法治元素潜移默化、点滴渗透的文化言说效应。
2. 关注物化的法治要素,推动法律话语的实体化。
三、“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大功能
(一)政治化运作向法治化转型
(二)普法执法相融合
(三)话语传播由部门化向体系化转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普法宣传工作论纲[J]. 黄丽云. 中国司法. 2019(03)
[2]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征程[J]. 李林. 环球法律评论. 2017(06)
本文编号:3090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090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