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名股实债”的司法裁判路径探析——以“新华信托—港城置业”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19 15:39
  "名股实债"作为新型资本运作模式在房地产企业及信托行业间运用较为广泛。但基于"名股实债"中借贷协议的缺失以及股权投资的客观表象,司法实践中对"名股实债"的性质认定莫衷一是,甚至截然相反。公司股权价值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变化后,投资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必然会作出对其有利的选择。股权价值增加,要求以股权投资对待;公司经营不善,出现资不抵债甚至面临破产情形,则会作出债权投资选择。本文拟通过剖析"名股实债"模式中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结合回购条款效力认定的标准,以探寻"名股实债"的司法裁判路径。 

【文章来源】:法律适用. 2019,(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案例分析样本
二、“名股实债”及其司法处境
    (一)“名股实债”的概念
    (二)“名股实债”实现固定收益的常见形式
        1. 回购:
        2. 对赌:
        3. 分红:
    (三)“名股实债”的现行监管机制
    (四)名股实债司法裁判观点之争
        1. 认定为债权投资关系。
        2. 认定为股权投资关系。
        3. 对投资性质不作认定。
三、“名股实债”司法裁判路径探析
    (一)真实意思表示探究
        1. 合同联立下的真实意思表示。
        2. 通谋的虚伪表示。
    (二)回购条款的效力认定
        1. 回购条款有无违反禁止性规定。
        2. 股权回购主体是否适当。
    (三)破产情境下“名股实债”的性质辨别
        1. 外观主义之于第三人。
        2. 隐藏行为之于第三人。
    (四)担保行为的效力认定
        1. 坚持担保合同的从属本性。
        2. 股权让与担保的效力。
        3. 目标公司对内担保的效力。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明股实债:形式与实质之争——兼论新华信托与湖州港城置业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J]. 贾杰.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3)
[2]合同联立问题研究[J]. 陆青.  政治与法律. 2014(05)



本文编号:3196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196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