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5-21 20:26
  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法的现代化的产生背景,指明中国法的现代化是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从清末改法修律,中华法系改良到全盘西化,再到受苏联法制模式的影响之后,中国法制现代化呈现出独特的特征: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借鉴西方法制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法的现代化的启动形式是立法主导型;法律制度变革在前,法律观念更新在后,思想领域斗争激烈等等。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新中国法制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从1949年10月至1957年6月,为创立时期。在此期间,新中国的立法、司法、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都有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左倾思想及法律虚无主义的因素。1957-1978年间,1957年“反右”开始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是曲折发展时期。法制建设的消极表现是:党的“政策”取代国家法律,法制建设停滯不前,法律理论与现实矛盾;1966年至1978年,是中国法制遭到全面破坏时期。1978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2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国家立法工作获得突破性发展,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亦成绩斐然。 第三部分从新中国的法制...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中国法的现代化产生背景
    (一) 法的现代化概述
        1、法的现代化概念
        2、法的现代化与传统
    (二) 中国法的现代化
        1、法的现代化的模式
        2、中国法的现代化及其特点
    (三)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1、法制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二、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历程与特点
    (一)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创建确立阶段
        1、创建确立阶段法制建设基本状况
        2、创建确立阶段法制建设特点
    (二)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
        1、曲折发展阶段法制建设基本状况
        2、曲折发展阶段教训深刻
    (三)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恢复重建阶段
        1、恢复重建阶段法制建设基本状况
        2、恢复重建阶段法制建设特点
    (四)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深化发展阶段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问题与对策
    (一)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问题
        1、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旧的法律观念影响
        2、旧的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3、法制现代化的认识偏差
        4、法律效益低下、法律权威未被社会认同和信赖
        5、法律移植与本土化发展未能融为一体
    (二)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对策
        1、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为法制现代化提供基础和动力
        2、培育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法律观念和认识
        3、优先建立和完善我国民商法、行政法和程序法
        4、切实调整现行法制建设的发展战略,提高法律效益
        5、法制现代化与中国特色
结束语
主要征引史料及参考论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末司法改革对皇族司法制度之影响[J]. 屈春海.  历史档案. 2001(02)
[2]法律移植与法律改革[J]. 阿伦·沃森,尹伊君,陈成霞.  外国法译评. 1999(04)
[3]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J]. 夏恿.  中国社会科学. 1999(04)
[4]中国五十年代法律思潮研究(上)——法文化视角的剖析与思考[J]. 丁以升,孙丽娟.  法学. 1998(11)
[5]法治建设论纲(上)[J]. 法治建设研究课题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5)
[6]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J]. 吴德星.  法学研究. 1996(05)
[7]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十大趋势[J]. 张正平.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6(01)
[8]民事法学研究评述[J]. 张涵.  法学研究. 1996(01)
[9]私法基础与公法优位[J]. 谢晖.  法学. 1995(08)
[10]清末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 公丕祥.  江苏社会科学. 1994(06)



本文编号:3200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00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9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