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我国形式法治论诸版本区辩与批判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10 08:01
  国内学界关于形式法治论的态度存在激烈分歧。然而,同为"形式法治论"的各项主张,实际讨论的却是四个不同议题:法体系的美德、司法裁判的根据、法治的概念以及法体系美德研究的界限。作为法体系美德主张的形式法治论总体上已获广泛承认;作为法治概念主张的形式法治论在论证上存在逻辑裂缝;作为法体系美德研究界限主张的形式法治论,在对自然科学的僵化模仿中忽视了法学研究的独特性质。当前,我国学界对作为司法裁判根据的形式法治论的辩护不够成功,因此,有理由继续深化该研究。理由之一是疑难案件的判决与说理迫切要求获得理论支持,理由之二是该研究在立场表达与辩护策略上还存在极大可提升的潜能。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25(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8 页

【文章目录】:
一、作为法体系美德主张的形式法治论
    (一) 法体系的形式美德
    (二) 立法美德与司法美德
二、作为司法裁判根据的形式法治论
    (一) 立场表达的考察与评析
        1.形式合理性优先说
        2.法律修辞说
    (二) 辩护策略的考察与评析
        1. 功利主义论证进路之考察
        2. 基于权利保护的论证进路之考察
三、作为法治概念主张的形式法治论
    (一) 作为规范性概念主张的形式法治论
    (二) 作为描述性概念主张的形式法治论
        1.正面证立反思
        2.批判性论证反思
四、作为法体系美德研究界限主张的形式法治论
    (一) 基于理论普遍性要求的论证
    (二) 基于理论客观性要求的论证
五、深化作为司法裁判根据的形式法治论的研究
    (一) 概念工具的改造
    (二) 理论难点剖析
    (三) 可能的辩护路径管窥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实质法治:法治的必然选择[J]. 李桂林.  法学. 2018(07)
[2]法条主义与刑法解释中的实质判断——以赵春华持枪案为例的分析[J]. 劳东燕.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6)
[3]避免将行政违法认定为刑事犯罪:理念、方法与路径[J]. 张明楷.  中国法学. 2017(04)
[4]反对形式法治[J]. 沈宏彬.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2)
[5]“司法无良知”抑或“刑法无底线”?——以“摆摊打气球案”入刑为视角的分析[J]. 刘艳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6]法治必然承诺特定价值吗?[J]. 陈景辉.  清华法学. 2017(01)
[7]实质法治:中国法治发展之进路[J]. 付子堂.  学术交流. 2015(03)
[8]严格依法办事:经由形式正义的实质法治观[J]. 江必新.  法学研究. 2013(06)
[9]对形式法治的辩解与坚守[J]. 陈金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0]实质法治思维路径的风险及其矫正[J]. 陈金钊.  清华法学. 2012(04)



本文编号:3222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22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8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