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村落文化资源法制体系中村民主体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1 14:03
  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需要法制保障村民主体性。然而个案揭示,在现有法制环境下村民面临"资源被抽离,收益难回流,而责任风险易抛下"的窘境。反思发现,现行法律制度对于保障村民主体地位根本是无意识的,相关公法体系只注重客体保护,而私法体系事实消解了村民集体权益,使村民处在一个制度意义上就相对弱势的地位。为改变前述状况,建议未来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基本理念,修补制度缺陷,确立村民主体地位,以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1(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引 言
二、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行法制体系
三、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实践中村民们的尴尬境遇
    (一) 难回流的村落文化资源收益
    (二) 易抛下的村落文化资源责任与风险
    (三) 决策权与收益分享权的村民缺位
四、实践中村民主体性缺失问题的法制反思
    (一) “见物不见人”的公法
    (二) 消解了村民集体权益的私法
五、以“见人见物见生活”为理念弥补法律缺陷, 树立村民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被争议的与被遮蔽的:重新发现乡村振兴的主体[J]. 赵月枝,沙垚.  江淮论坛. 2018(06)
[2]中国乡村复兴的背景、意义与方法——来自行动者的思考和实践[J]. 李昌平.  探索与争鸣. 2017(12)
[3]广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路径新探[J]. 杨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4]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思路论辩[J]. 徐春成,万志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5]新“中农”是今后中国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J]. 贺雪峰.  农村工作通讯. 2014(07)
[6]农民主体性视角下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研究——基于河南省七个村落的问卷调查[J]. 王伟杰,纪东东.  中州学刊. 2013(12)
[7]共同性向公共性的转型——陕西省华县皮影戏的个案研究[J]. 陈爱国.  文化遗产. 2012(04)



本文编号:3224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24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