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规范的功能定位、合理限度及其法律制度体系建构
发布时间:2021-07-20 18:58
学术规范的功能定位包括三个层次:浅层功能——具体规则与文本规范的适用功能,中层功能——学科发展与学术标准的约束功能,深层功能——逻辑思维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从法律规定、法律保留原则与比例原则的外部保障,以及促进科学研究、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的内在目的,界定学术规范的合理限度,以实现学术规制作用的理性回归。学术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需要强化《宪法》的引领作用,完善《刑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提升相关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至部门规章。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学术失范行为何以层出不穷
二、功能定位:学术规范功能体系的应然构造
(一)浅层功能:具体规则与文本规范的适用功能
(二)中层功能:学科发展与学术标准的约束功能
(三)深层功能:逻辑思维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
三、合理限度:学术规范规制作用的理性回归
(一)学术规范应当恪守法律规定
(二)学术规范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
(三)学术规范应当以促进科学研究为目的
(四)学术规范应当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四、制度完善:学术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
(一)强化《宪法》对学术规范法律制度体系建构的引领作用
(二)完善《刑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三)提升相关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至部门规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J]. 龚向和,张颂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03)
[2]基于法律保留原则的高校校规制定权限研究[J]. 黄厚明.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3)
[3]制度路径下研究生学术失范治理初探[J]. 向玉凡. 高教探索. 2017(08)
[4]学术纪律建设:破解学术失范的“系统”力量[J]. 刘益东,杜瑞军,周作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5]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J]. 李慎明. 求是. 2015(14)
[6]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J]. 李力,杜芃蕊,于东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08)
[7]国外学界对于“学术失范”问题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J]. 孔玲燕,袁曦临. 新世纪图书馆. 2012(07)
[8]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 孔德永.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6)
[9]论作为核心学术规范的著作权法[J]. 韦之. 社会科学家. 2011(06)
[10]论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功能[J]. 张晓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本文编号:3293395
【文章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学术失范行为何以层出不穷
二、功能定位:学术规范功能体系的应然构造
(一)浅层功能:具体规则与文本规范的适用功能
(二)中层功能:学科发展与学术标准的约束功能
(三)深层功能:逻辑思维与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
三、合理限度:学术规范规制作用的理性回归
(一)学术规范应当恪守法律规定
(二)学术规范应当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和比例原则
(三)学术规范应当以促进科学研究为目的
(四)学术规范应当保障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
四、制度完善:学术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建构
(一)强化《宪法》对学术规范法律制度体系建构的引领作用
(二)完善《刑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三)提升相关规范性文件效力位阶至部门规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术标准[J]. 龚向和,张颂昀.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9(03)
[2]基于法律保留原则的高校校规制定权限研究[J]. 黄厚明.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3)
[3]制度路径下研究生学术失范治理初探[J]. 向玉凡. 高教探索. 2017(08)
[4]学术纪律建设:破解学术失范的“系统”力量[J]. 刘益东,杜瑞军,周作宇.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6)
[5]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相统一[J]. 李慎明. 求是. 2015(14)
[6]重塑大学学术共同体:基于大学学科发展的研究[J]. 李力,杜芃蕊,于东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2(08)
[7]国外学界对于“学术失范”问题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J]. 孔玲燕,袁曦临. 新世纪图书馆. 2012(07)
[8]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建构的有效途径[J]. 孔德永.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2(06)
[9]论作为核心学术规范的著作权法[J]. 韦之. 社会科学家. 2011(06)
[10]论科学研究在高校中的地位与功能[J]. 张晓红.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本文编号:3293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329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