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视角下的“碰瓷”行为
本文关键词:刑法学视角下的“碰瓷”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各式各样的“碰瓷”案件频频发生,主要表现为利用财物“碰瓷”、利用身体“碰瓷”、交通事故“碰瓷”等。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式“碰瓷”逐渐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骗财伎俩。同时,交通事故式“碰瓷”也成为了“碰瓷”类案件中具有典型性的类型。交通事故式“碰瓷”又表现为行人与机动车“碰瓷”、驾驶机动车与机动车“碰瓷”。其中,驾驶机动车与机动车“碰瓷”类案件又成为这种典型类型中比较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同时,驾驶机动车与机动车“碰瓷”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使被害人的财产权益和生命健康权益受到严重危害,还影响了交通秩序的正常运转,严重时还会危及公共安全酿成恶果。因此,笔者认为对这种典型性的“碰瓷”行为加以深入研究对从整体上把握和解决“碰瓷”类案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中的驾车“碰瓷”即为驾驶机动车与机动车“碰瓷”。我国在现阶段的法律规定中对于“碰瓷”行为的界定存在存在法律空白,由此使得在主审法官在审理有关该行为的案件时产生诸多争议,主要集中在故意毁坏财物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此外,还有罪数形态的认定问题。因此,研究“碰瓷”行为相关问题对于司法实践活动具有现实性意义。本文将以典型性案例—李百鹏等人驾车“碰瓷”案为切入点,在刑法学视角下,根据犯罪定性原理对驾车“碰瓷”行为的定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笔者还将透过对驾车“碰瓷”行为定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对“碰瓷”行为加以把握,并提出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建议,希望会对国内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碰瓷 故意毁坏财物罪 诈骗罪 敲诈勒索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0.5;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1
- 一、案例简介11-14
- (一)基本案情11
- (二)争议焦点11-13
- (三)裁判理由13-14
- 二、“碰瓷”行为概述14-17
- (一)“碰瓷”行为的概念14
- (二)“碰瓷”的表现形式14-15
- (三)驾车“碰瓷”行为的犯罪认定15-17
- 三、李百鹏等人驾车“碰瓷”行为的定性分析17-27
- (一)李百鹏等人制造交通事故行为的法理分析17-22
- 1.故意毁坏财物罪17-18
-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8-22
- (二)李百鹏等人索财行为的法理分析22-24
- 1.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22-24
- 2.李百鹏等人索财行为的定性24
- (三)李百鹏等人驾车“碰瓷”行为的罪数形态分析24-27
- 四、立法和司法完善27-33
- (一)立法完善27-29
- 1.对“碰瓷”行为加以类型化立法28
- 2.完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8-29
- 3.作出相应司法解释29
- (二)司法完善29-33
- 1.加强对犯罪构成的主客观方面的综合考量29-30
- 2.严格贯彻落实宽严相济政策30-31
- 3.加强司法队伍建设31-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一记者被控勒索380万元 检察院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将其公诉[J];商品与质量;2006年44期
2 旷凌龄;;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实践中的区分认定[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刘用军;王美丽;;上访能否成为敲诈勒索罪的理由[J];法制与社会;2010年30期
4 徐美琴;;堂某能否构成敲诈勒索罪[J];中国检察官;2010年24期
5 周博文;;游离于敲诈勒索罪边缘的过激上访行为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06期
6 傅长禄,潘明奇;是敲诈勒索罪还是抢劫罪?[J];人民司法;1985年04期
7 刘飞;是敲诈勒索罪不是抢劫罪[J];律师世界;1994年01期
8 鲁小炉;此案应定为敲诈勒索罪[J];律师世界;1994年07期
9 李敬东;他们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J];人民检察;1995年07期
10 黄文胜;武警人员非法“罚款”应定敲诈勒索罪[J];人民检察;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窦全安;;论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异同[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伶 耿梅玲;是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江苏经济报;2001年
2 张国宝 刘艺军 王迪忠;被告人熊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胡娟;本案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姜堰市检察院 王金海;暴力取得财物和借条的行为如何定性[N];江苏法制报;2008年
5 孟琳 华佳;不满他人与女友来往而索取钱财如何定性[N];江苏经济报;2009年
6 陈锦新;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人民法院报;2003年
7 浙江省平湖市人民法院 陈晓;轻微暴力威胁下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张飞飞;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江苏法制报;2014年
9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 何柏松 赵康;从暴力程度看敲诈勒索罪的认定[N];检察日报;2014年
10 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 刘玉;暴力索要钱财定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N];法制生活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晶蕊;论敲诈勒索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阳;敲诈勒索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中亮;敲诈勒索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方巍;论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张文婷;敲诈勒索罪行为构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郑丽丽;敲诈勒索罪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杨雪辉;敲诈勒索罪定性争议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嘎吉措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刘雅静;完善敲诈勒索罪立法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丁学鹏;敲诈勒索罪定罪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刑法学视角下的“碰瓷”行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40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