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定罪过程导入公共情感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9:26

  本文关键词:定罪过程导入公共情感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众情感 民意 以刑定罪 反馈式影响


【摘要】:公众情感的非理性面相使其成为刑事司法警惕的对象。然而,鉴于社会学中情感概念的二维属性,公众情感应当也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两个侧面。故将公众情感完全驱逐出定罪过程的传统做法需要重新审视。理论上,刑罚惩罚性的判断基准和司法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的结合共同决定了公众情感在定罪过程中有发挥作用的空间。具体到实践中,应当从制度上与方法上进行规范。制度上应当构建陪审制,方法上推行"反馈式影响法"。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
【关键词】公众情感 民意 以刑定罪 反馈式影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FX051)
【分类号】:D90-052
【正文快照】: 应用法学院,重庆401120)作为非法学术语的“公众情感”一词,很少出现在法学尤其是刑法学的研究领域,而多是出现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视野之中。但是,近年来,随着司法与民意、司法与传媒的热议,法学界对公众情感的研究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事实上,无论是早期的佘祥林案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林;;刑法解释观应从规则主义适度转向人本主义[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2 陈忠林;;司法民主是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证[J];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3 肖中华;;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J];法学评论;2006年05期

4 汪建成;;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J];法学;2009年05期

5 袁林;;公众认同与刑法解释范式的择向[J];法学;2011年05期

6 李唯;;浅析民意与死刑存废的命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7 郜占川;;民意对刑事司法的影响考量——“能与不能”、“当或不当”之论争[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何兵;司法职业化与民主化[J];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9 龙飞;;司法裁判与公众情感[J];社科纵横;2009年02期

10 汤维建;;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的评析和完善建议[J];政治与法律;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秀桃;;略论北洋时期的司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李昌道,董茂云;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3 张光君;;“三常”法治观的刑法哲学之维[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肖中华;对死缓后如何处理的思考[J];法律适用;1999年11期

5 冯亚东;刑法解释应体现法的精神[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6 张明楷;刑法理念与刑法解释[J];法学杂志;2004年04期

7 苗连营;;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J];法学评论;2006年01期

8 朱孝清;略论惩治假冒商标犯罪的几个问题[J];法学;1994年02期

9 汪建成;;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J];法学;2009年05期

10 尹晓;甄宏;;论“民愤”在量刑中的角色定位[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忠林;[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 葛峰;[N];人民法院报;2008年



本文编号:5570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570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9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