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的权威性与法治的要义
本文关键词:规范的权威性与法治的要义
【摘要】:"法治"作为现代国家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方式,是一种集体选择和共同行动,是由规范的权威性维系的有秩序的共同行动和生活秩序。因此,"法治"被视为现代国家、现代社会治理形式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法治"的目标以及治理形式"现代性"的转向,应理清起支撑作用的文化传统与生活实践基础,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和关联因素;应从社会治理的视界和权威理论对"法治"的要义作出说明,并重视治理主体的自我服从和认同在治理活动中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关键词】: 法治 权威 乡土社会 集体选择
【分类号】:D035;D90
【正文快照】: 实现“法治”以及治理形式的“现代性”转向,是百年来中国始终面对的课题和难题。作为课题,尚缺乏系统而严谨的理论说明,缺乏充分有效的理性设计;作为难题,尚缺乏对合理制度安排采取彻底有效的共同行动,缺乏对置身其中的社会“传统”作出正确的价值取舍。在笔者看来,关键是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3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9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10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10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钊;体育组织在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尚亮;辽河油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竞争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鑫;中信证券沈阳营业部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卫华;K公司商旅业务部营销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尹彦婷;和谐社会视角下公共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冰;振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刘婷;Partnering模式在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曙,陈俊康;程序法改革与中国的乡土社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黄伟文;;乡土社会中的法与理——一次乡村调查引发的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王珂珂;;我国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解决现状透析[J];理论与改革;2006年06期
4 杨海莲;;浅议乡土社会与法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任文娟;黄丽瑶;;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J];法制与社会;2009年24期
6 ;新乡土社会价值困惑与公共领域矛盾化解的价值向度[J];公安研究;2010年02期
7 陈晓华;;乡土社会背景下司法行为之规范——以基层法庭为视角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8 乔喜英;;乡土社会与现代法治的融合问题研究[J];学理论;2010年27期
9 卢东凌;;乡土社会秩序重建——以法治秩序为主导的多元秩序[J];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10 邱碧蓉;;变迁中的乡土社会对法官的要求——从海安县墩头法庭透视[J];吉林农业;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小云;;“守土离乡”中的性别失衡[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2 覃爱能;;用传统美德教育引领农村学生融入乡土社会[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成果选集[C];2011年
3 费孝通;;历史·现实·理论——对上海社区建设的一点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4 孙海波;;想象法律:兼评《马背上的法庭》[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2辑)[C];2011年
5 姜裕富;;村规民约的效力:道德压制,抑或法律威慑[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荣;;灵验与认同——对京西乡村天主教群体日常生活的考察[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周业安;快速城市化导致“去根化”社会[N];中国经营报;2011年
2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昕;适应乡土社会的能动司法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 孙海龙;构建中国乡土司法[N];法制日报;2012年
4 赵华宾;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村民自治 [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法院 李玉文;乡土社会重情重理 贴近群众案结事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乡土社会”:渴盼法律知识的及时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潘怀平;“乡土法官”话语的引入与图景[N];人民法院报;2013年
8 夏玉珍 刘小峰;费孝通与“熟人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杨文文;学者把脉:乡民艺术路向何方[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记者 卢晓平;乡土社会是产业资本危机软着陆载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俊秀;现代乡土社会解读[D];武汉大学;2010年
2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徐薇;自我、角色与乡土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吕德文;治理钉子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芳;新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的冲突与整合[D];江苏大学;2010年
2 杨斌彦;后乡土社会国家法角色定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思明;民间信仰:乡土社会的“热闹”在延续[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红梅;超越乡土社会:大都市近郊村社共同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志永;乡土社会法律缺失的理性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杨俊蕊;乡土社会中的调解和审判[D];湖南大学;2007年
7 卞胜军;乡土社会礼俗消费现象的解析[D];吉林大学;2008年
8 耿鹏鹏;博弈、妥协与重建[D];山西大学;2012年
9 邓勇;农村经纪人主导的市场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苑振娜;乡土社会场域下的民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71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57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