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21:31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研究
【摘要】:先秦儒家人本精神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对人和民众的关怀与重视,在社会规范和国家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传统人本精神对国家法律制度建设、公民法律意识塑造和优秀伦理道德延续的促进作用。文章从四个部分探讨了:先秦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与选题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从哲学角度论证了先秦儒家人本精神与传统西方人本主义的异同,阐明先秦儒家人本精神的内涵。从仁爱思想、信义思想、重民思想、慎刑恤罚思想四个方面阐释先秦儒家人本精神的内容。 第三部分从现实社会中人本精神的迷失、彰显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以及如何弥补法治进程中人本精神的缺失三个方面揭示重识先秦儒家人本精神的价值。 第四部分首先对儒家人本精神进行了理性辩证分析,然后以亲属容隐制度、个人信用制度、贤人司法、诚信司法,以及刑法谦抑性原则等为例从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阐述先秦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人本精神 社会主义法制 儒家 仁 信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0;D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1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1.1 选题的背景7
- 1.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第二章 先秦儒家人本精神概述11-20
- 2.1 先秦儒家人本精神的内涵11-12
- 2.1.1 人本精神的内涵11
- 2.1.2 先秦“人本”精神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11-12
- 2.2 先秦人本精神的内容12-20
- 2.2.1 “仁爱”思想12-14
- 2.2.2 “信义”思想14-17
- 2.2.3 重民思想17-18
- 2.2.4 慎刑恤罚思想18-20
- 第三章 重识儒家人本精神20-28
- 3.1 法制进程中人本精神的迷失20-22
- 3.1.1 人本精神迷失的现状20
- 3.1.2 人本精神迷失的原因20-22
- 3.2 彰显人本精神是法制建设的要求22-23
- 3.2.1 彰显人本精神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22-23
- 3.2.2 彰显人本精神是法制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23
- 3.3 优秀传统弥补法制中人本精神的缺失23-28
- 3.3.1 法律的民族性23-25
- 3.3.2 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历史传统25-28
- 第四章 先秦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之启示28-44
- 4.1 理性看待先秦儒家人本精神与现代社会的“不融”28-31
- 4.1.1 儒家人本精神与等级制度28-30
- 4.1.2 儒家人本精神与市场经济规则之相融30-31
- 4.2 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立法启示31-38
- 4.2.1 “仁者爱人”与亲属容隐制度31-33
- 4.2.2 “信”与我国个人信用制度33-34
- 4.2.3 “恻隐之心”与立法盲区34-36
- 4.2.4 民为邦本与立法民意36-38
- 4.3 儒家人本精神对社会主义法制司法启示38-44
- 4.3.1 “德”与司法工作者的素质38-40
- 4.3.2 “信”与司法诚信40-41
- 4.3.3 慎刑恤罚与现代刑法的谦抑性41-44
- 结束语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 详细摘要4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全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学说的社会维度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周叶中,银新力;论法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法学评论;1995年02期
3 柴荣;;论中西“容隐制度”与当下中国相关法律的完善[J];江汉论坛;2009年09期
4 柴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人权”因子[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5 张践;忠恕之道的现代价值[J];学术界;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岩峰;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74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674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