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我国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7-08-24 19:50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见义勇为 无因管理 法律保障


【摘要】:见义勇为历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为人知,见义勇为的事迹也被人们所颂扬。但是,近年来见义勇为人员“流血又流泪”的不堪遭遇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再也不敢实施见义勇为的社会现状,将见义勇为上升到法律层面进行保护的呼声此起彼伏。南京“彭宇案”的出现,又将这一探讨推向了新的高潮。无论该案的结果如何,见义勇为作为一个法律概念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我国对于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还是不尽如人意的。本文分三部分对见义勇为的理论概述、法律保障现状以及救济途径进行了研究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对见义勇为从法律理论上进行剖析,,从对见义勇为法律概念的厘清入手,通过对见义勇为概念的比较研究,认为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没有法定或者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保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实施的具有高度人身危险性的危难救助行为。在这一概念的支撑下,笔者对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法律属性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进而得出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是民法上的无因管理,兼具有行政协助行为性质的结论。 文章第二部分首先对我国的见义勇为法律规定和其他保障规定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各地方性法律文件普遍存在着对见义勇为认定不统一,保护不平衡,操作不实用,解决不彻底的弊端。法律规定的其他保障性措施虽然涉及面比较广泛,但依然存在着程序不明确、缺乏责任追究机制、相互不衔接等问题。这些弊端不仅仅使得一部分见义勇为者因自己的善举遭受的损失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以外,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造成这种弊端存在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工作本身的阻碍,也有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的客观事实的障碍。 文章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我国关于见义勇为的法律救济途径。我们认为在实践中比照无因管理制度对见义勇为进行规范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表现在对见义勇为行为人的保护上存在着很大的硬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机制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本文在对传统的无因管理制度中关于行为人的赔偿机制系统的介绍后,又提出了自己关于完善行为人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议。这些新的建议表现在对见义勇为基金会的建立与管理、国家补偿制度的及时补位和保险公司最终承担见义勇为的风险三方面。 总而言之,本文在急需一套完善的保障见义勇为法律机制的社会大背景下,在诸多学者对见义勇为法律保障发表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的良好学术环境中,笔者结合具体实践要求,借鉴相关经验,提出建立一套专门的、统一的见义勇为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议,从而切实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弘扬见义勇为的高尚作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关键词】:见义勇为 无因管理 法律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 见义勇为的理论概述12-20
  • (一) 见义勇为的概念12-13
  • (二) 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13-15
  • (三) 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15-20
  • 1. 紧急救助说16
  • 2. 防止侵害说16
  • 3. 特定条件下的损失分担说16
  • 4. 无因管理说16-18
  • 5. 本文观点18-20
  • 二、 我国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现状、不足及原因20-26
  • (一) 见义勇为的法律保障现状20-22
  • (二) 现行法律保障存在的不足22-23
  • 1. 基本法规定空泛22
  • 2. 地方性法律文件有较大的局限性22-23
  • 3. 其他保障措施不够规范23
  • (三) 现行法律保障存在不足的原因23-26
  • 1. 立法程序启动困难23
  • 2. 见义勇为的救济耗费巨大23-24
  • 3. 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观念差异24-26
  • 三、 我国见义勇为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26-34
  • (一) 规范民法救济机制26-29
  • 1. 侵权人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27
  • 2. 受益人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27-28
  • 3. 规范见义勇为所产生的债权债务法律关系28-29
  • (二) 健全国家补偿机制29-31
  • 1. 适时启动国家补偿程序30
  • 2. 确定国家补偿程序中的主体资格30
  • 3. 规范国家补偿方式30-31
  • (三)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31-34
  • 1. 完善见义勇为基金管理机制32
  • 2. 引入保险法救济,建立保险制度32-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后记38-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丽丽;;关于见义勇为行为的法律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王跃;;见义勇为的国家补偿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7期

3 邢捷;;论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保障——政府责任与行政行为的规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蒋万庚;见义勇为立法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张海峡,白云飞,黄晓扣;紧急救助论——见义勇为立法的民法法理依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6 赵肖筠,沈国琴;见义勇为保护立法的法理思考[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7 傅昌强,甘琴友;见义勇为行为的行政法思考[J];行政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8 崔永东,龙文懋;从中西立法看道德的法律化[J];政法论坛;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732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32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