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类型思维与疑难案件中大前提的证立

发布时间:2017-08-26 19:41

  本文关键词:类型思维与疑难案件中大前提的证立


  更多相关文章: 疑难案件 大前提证立 类型思维


【摘要】:疑难案件一般是相对于简单案件而言的。疑难案件可以分为事实上的疑难案件与法律上的疑难案件。而一般法学上讨论的疑难案件主要指法律上的疑难案件。相对于简单案件,疑难案件的裁判的结果并不总能通过简单的三段论演绎推理就能得出。在对疑难案件产生原因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可以看出疑难案件的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没有明确而简单的逻辑关系,无法径直适用传统的三段论推理模式。本文认为对此情况需要针对疑难案件本身的性质与类型来采用不同的法律方法,一般的解决方法有法律解释、漏洞补充、价值衡量和法律论证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理论发现,疑难案件之所以疑难的原因就在于发现适用案件的大前提的困难,即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为当前案件事实寻找到合适的法律规范。为了给疑难案件确定合适的法律规范,法律发现便成为解决疑难案件的一个前提。而寻找到事实与规范之间的契合点就成为解决疑难案件的关键。 类型思维作为一种对传统的概念思维进行补充的思维方式,凭借其开放性、整体性与直观性等特征在许多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从现下法学方法论的发展趋势来看,类型思维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思维工具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与探究类型思维的功能作用时得出如下结论:作为一种法律思维方式,类型思维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是与不同的法律方法密切联系的,必须通过具体的法律方法作用于实际的案件。在这一过程中,类型思维通过自身功能的发挥,为司法裁判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难题提供了较为方便有效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各种疑难案件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对于那些由于法律原因造成的疑难案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案件大前提的确定与证立。大前提的证立不仅关系到案件的合理解决,也会对司法裁判的正当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疑难案件中可能会出现的大前提问题来看,主要可以通过法律论证、法律解释、漏洞补充以及价值衡量等法律方法来证立。本文则在此基础上,又将类型思维这一思维方法引入对案件大前提的证立中。类型思维凭借其开放性、整体性以及直观性等特征在证立大前提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等置模式是类型思维实现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相适应的基本模式,而具体标准的确立则是类型思维固有特征的体现。类型思维在证立大前提的过程中,一方面是其自身特性不断凸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其与其他法律方法不断配合以取得结果的过程。这就决定了类型思维的采用在司法裁判中并不是唯一的,其功能是有局限性的。
【关键词】:疑难案件 大前提证立 类型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导言8-12
  • 第一章 司法裁判中的疑难案件12-26
  • 第一节 疑难案件及其生成12-17
  • 一、疑难案件及其类型12-15
  • (一) 疑难案件12-13
  • (二) 疑难案件的类型13-15
  • 二、疑难案件生成的原因15-17
  • 第二节 疑难案件的解决路径17-21
  • 一、疑难案件与法律解释17-18
  • 二、疑难案件与法律漏洞补充18-19
  • 三、疑难案件与价值衡量19-20
  • 四、疑难案件与法律论证20-21
  • 第三节 疑难案件解决中的法律发现21-26
  • 一、法律发现的提出21-23
  • (一) 法律发现概述21-22
  • (二) 法律发现存在的必要性22-23
  • 二、疑难案件与法律发现23-24
  • 三、法律发现的方法选择与疑难案件的解决24-26
  • 第二章 类型思维在司法裁判中的意义26-47
  • 第一节 类型思维概述26-38
  • 一、类型与类型化26-29
  • (一) 类型26-27
  • (二) 类型化27-29
  • 二、作为法律思维的类型思维29-35
  • (一) 恩吉施29-30
  • (二) 考夫曼30-33
  • (三) 拉伦茨33-35
  • 三、类型思维及其特征35-38
  • (一) 类型思维35-36
  • (二) 特征36-38
  • 第二节 类型思维与法律方法38-43
  • 一、类型思维与类推方法38-41
  • 二、类型思维与法律解释41-42
  • 三、类型思维与法律论证42-43
  • 第三节 类型思维的功能分析43-47
  • 一、类型思维与法律漏洞补充43-44
  • 二、类型思维与法律规则冲突解决44-45
  • 三、类型思维与裁判的正当性45-47
  • 第三章 疑难案件大前提的证立——以类型思维为中心47-62
  • 第一节 大前提证立的机理47-55
  • 一、疑难案件中的大前提问题47
  • 二、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与裁判正当性47-49
  • 三、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的方法49-55
  • (一) 法律论证与疑难案件大前提49-50
  • (二) 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方法之法律解释50-52
  • (三) 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方法之漏洞填补52-53
  • (四) 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方法之价值衡量53-54
  • (五) 疑难案件大前提证立之新思维——类型思维54-55
  • 第二节 类型思维证立大前提的模式55-58
  • 一、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等置模式55-56
  • 二、类型思维确立大前提的标准56-58
  • 第三节 类型思维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58-62
  • 结语62-63
  • 参考文献63-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金钊;法律解释及其基本特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齐文远;苏彩霞;;刑法中的类型思维之提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严存生;;“法在事中”——从疑难案件的法律解释想起的[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4 王宏选;;疑难案件及其法律发现[J];法律方法;2006年00期

5 吴学斌;;刑法思维之变革:从概念思维到类型思维——以刑法的适用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6 李晓安;论司法裁判确定性是司法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7 唐丰鹤;;疑难案件及其法律方法[J];法治研究;2012年02期

8 佟齐;关振海;;刑法解释与错案预防 类型思维之提倡[J];中国检察官;2011年15期

9 王宏选;张麦昌;;疑难案件法律发现的渊源、模式和机制[J];求索;2006年03期

10 冯殿美,王文娟;罪刑法定原则:视角转换与价值定位——兼论类推思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本文编号:7425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425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f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