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敬畏”与法律信仰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法律“敬畏”与法律信仰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经基本建成。但是中国的法治建设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所期望的高度,也远远没有跟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公民开始不断尝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决用法律与非法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不断的挑战法律的权威,不断的破坏法治建设,在这么一个关键的、充满矛盾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法治建设该向何处去,社会又该建立什么样的法律观?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显然异常重要。然而,在整个社会对于坚持法治不动摇的大方向下,也出现了一些有关法治观念的分歧。有人认为法律应该被“敬畏”,有些人认为法律应该被“信仰”,当然更多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笔者认为“法律信仰”与“法律敬畏”这两种不同法治观念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真正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支持和保障。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由,深刻指出了提出该问题的原因,并且阐述了研究该问题对于促进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另外进一步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不同的理论观点。最后还说明了本文坚持了以文献归纳与调查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技术路线。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法律敬畏”与“法律信仰”两种法律观的不同之处,并分别从各自的概念、本质、历史发展及积极与消极作用方面展开说明,更深刻的揭示了两种法律观的差异。文章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有关两种法律观的现状调查,把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找出了社会民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的原因,如:法律自身存在问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司法领域存在不公正,法律教育存在偏差及行政机关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重影响等。文章第四部分进一步介绍了“法律信仰”相比“法律敬畏”法律观的优越之处,并分别从“法律敬畏”的缺陷与“法律信仰”的优越性两个方面展开说明,深刻的阐述了“法律信仰”超越“法律敬畏”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必然性。文章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针对目前的困境,如何实现“法律信仰”对“法律敬畏”法律观的超越,并提出了实现超越的条件,主张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的教育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最终实现“法律信仰”对“法律敬畏”法律观的历史的超越。文章第六部分主要介绍了“法律信仰”超越“法律敬畏”法律观的重要历史与现实意义,并说明“法律信仰”法律观的建成对于实现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保证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作用,以及民众内心建立起的“法律信仰”的这条法治路径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至关决定作用。
【关键词】:法律信仰 法律敬畏 超越 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 绪论9-14
- (一) 选题缘由9-10
- 1. 问题的提出9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 关于支持“法律信仰”观的研究10-11
- 2. 关于支持“法律敬畏”观的研究11
- 3. 反对“法律信仰”观的研究11-12
- 4. 认为只能信仰法律而不能仅仅是“敬畏”法律的研究12
- (三)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2-14
- 1. 文献资料法12-13
- 2. 归纳法13
- 3. 探索性研究法13
- 4. 问卷调查法13-14
- 二.“法律敬畏”与“法律信仰”的理论差异性14-19
- (一) “法律敬畏”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14-16
- 1. “法律敬畏”的概念14
- 2. “法律敬畏”的本质14
- 3. “法律敬畏”的历史发展14-15
- 4. “法律敬畏”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与消极影响15-16
- (二) “法律信仰”的本质及其历史发展16-19
- 1. “法律信仰”的概念16
- 2. “法律信仰”的本质16-17
- 3. “法律信仰”的历史发展17
- 4. “法律信仰”的积极与消极17-19
- 三. “法律敬畏”与“法律信仰”两种法律观的现状探讨——以合肥市为例19-29
- (一) 调查问卷的考量角度和调查结果19
- (二) 两种法律观各自的观点持有者比例情况及相关分析19-24
- 1. 年龄层次差异化分析19-22
- 2. 所从职业差异化分析22-23
- 3. 所受教育水平差异化分析23-24
- (三) 导致中国人法律信仰缺失的成因分析24-29
- 1. 法律自身存在问题24-25
- 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负面影响25
- 3. 司法领域存在不公正25-26
- 4. 法律教育存在偏差26-27
- 5. 行政机关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严重影响27-29
- 四.“法律信仰”相比“法律敬畏”的优越之处29-36
- (一) “法律敬畏”的局限性29-32
- 1. 法的本质决定其不能仅仅被“敬畏”29-30
- 2. 过度“敬畏”法律对于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效性差30
- 3. “敬畏”法律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30-32
- 4. 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法律决定在中国法律不能仅仅被“敬畏”32
- (二) “法律信仰”的优越之处32-36
- 1. 法律信仰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32-33
- 2. 法律信仰比“法律敬畏”有效性更强33-34
- 3. 法律信仰让法律更具生命力34
- 4. 法律信仰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决定性因素34-35
- 5. 信仰是人们掌握法律实现法治的必然路径35-36
- 五.“法律信仰”超越“法律敬畏”的条件36-45
- (一) 立法机关实施立法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原则36-39
- 1.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回应民意型立法模式36-37
- 2. 建立健全有关立法科学化的专家参与制度37
- 3. 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37-38
- 4. 提高人大代表的职业素养和权责意识38-39
- (二) 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展现示范性作用39-41
- 1.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其行政行为39
- 2. 行政机关要明确自身权责,建立权力清单制度39-40
- 3. 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力度40-41
- (三) 司法机关要促进法律实施更加公正、科学41-42
- 1. 加强政法队伍及相关人才的教育培养41
- 2. 设计有利于司法部门科学公正执法的各项制度41-42
- 3. 司法机关要积极营造“司法公正”的社会氛围42
- (四) 法的教育需要科学改善42-45
- 1. 学校法制教育的改善42-43
- 2. 社会普法教育的修正43
- 3. 加强党政机关人员的法治教育43-45
- 六.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48-49
- 致谢49-50
- 作者简介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宗璋;树立法律信仰的若干探讨[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培育全民的法律信仰[J];当代法学;2001年06期
3 黄丽;法律信仰及其缺失的原因分析[J];政法论丛;2002年03期
4 黄丽,唐世中;法律信仰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王满春;论法律信仰与法治[J];前进;2003年11期
6 王满春;论法律信仰与法治[J];正气;2003年Z1期
7 叶传星;法律信仰的内在悖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何勤华,张海斌,姚建龙,王素芬,陈融,苏彦新,韦浩,魏琼;法律信仰问题专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段睿;;我国现阶段法律信仰亟待提高[J];山东人大工作;2004年06期
10 陈骊珠;;培养法律信仰 构建和谐法治社会[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邢国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信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凤跃;;论法律信仰[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陈静;;中国法律信仰现状分析及重构[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5 刘茂林;陈新;;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学习董必武法律思想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6 李拥军;;司法仪式与法律信仰主义文化的建构[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7 刘卫东;;试论律师的法律信仰[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姚良正 ;浅谈我国农民法律信仰培育的新思路[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西南政法大学 赵天宝;重构法律信仰的三维向度[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博士研究生,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研究室干部,,广东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 范敦强;新时期“广东精神”呼唤法律信仰[N];东莞日报;2012年
4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周云;法律人要给法律信仰注入正能量[N];广州日报;2013年
5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 史智军;法官与律师:培育共同法律信仰[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资深媒体人士 单士兵;法律信仰靠什么来生成[N];中国经营报;2013年
7 江苏省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王伟;法治监管须树立法律信仰[N];中国医药报;2014年
8 见习记者 兰楠;依法治国需要确立全民法律信仰[N];四川法制报;2014年
9 郑家泰;法律信仰因实用而理性[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陈健;法律人应谨守基本的法律信仰[N];检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静;论“经济人”法律信仰的养成[D];山西大学;2008年
2 马晓敏;法律信仰对象:自然法[D];山东大学;2009年
3 付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律信仰的养成[D];吉林大学;2010年
4 庞萌苗;论我国法律信仰的含义与基础[D];河南大学;2010年
5 王广震;论法律信仰的培育[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丽;论法律信仰[D];郑州大学;2007年
7 张云秀;论法律信仰的主体生成[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吕晓文;法律信仰及其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古锦昌;简论法律信仰[D];广州大学;2011年
10 苍月;试论“法律信仰”研究的困境及其出路[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57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5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