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受与创新:苏联宪法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际遇
本文关键词:继受与创新:苏联宪法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际遇
【摘要】:苏联宪法文化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中国,历经十月革命后国共"以俄为师"的发端时期、革命根据地"仿行苏宪"的奠基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在"一边倒"背景下取法苏联宪制模式的高潮时期,以及中苏关系恶化至改革开放后对苏联宪法文化的背离与延续四个时期。苏联宪法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涉及宪法理论的传播和宪法制度的移植等方方面面。苏联宪法文化影响中国的过程实则是中国对苏联宪制由被动接受到主动移植,由片面认同到创造性转换的历史过程,"拿来主义"与"实用主义"并存,值得深刻反思。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苏联 中国 宪法文化 宪制模式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政文化对中国的影响”(11YJA82008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51.2;DD911
【正文快照】: 多年来,关于苏联宪法对中国的影响,或者说中国对苏联宪法的借鉴与移植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成果不少。然而,在有关苏联宪法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方面,既往的研究往往局限于某一特殊的事件或特定的时期,缺少对历史进程宏观的整体的考察;往往偏重影响结果的静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春萍;;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影响的历时性审视[J];俄罗斯学刊;2011年04期
2 杨心宇,李凯;略论苏联法对我国法学的影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韩大元;;外国宪法对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14年04期
4 翁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考论[J];史学月刊;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新宾;;在“爱国”与“私利”之间——国民革命时期一例民族主义运动中的工商关系[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2 於恒强;刘艳芳;;我国现代人民调解制度的建构基础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5 李桂华;;从四部宪法看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6 黄云波;;死缓制度新论——以限制死刑为视角[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孙翱翔;;宪法概念评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霞;;浅谈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关于政体的学说[J];沧桑;2007年05期
9 谭波;;论《信访条例》的多重价值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10 朱小姣;;中国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比较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周刚志;;中国财政立宪三十年回眸——基于中国财政宪法规范之变迁过程的考察[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温辉;;论检察工作的法治思维[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6 卢正涛;;加强人大常委会建设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7 陈弘毅;;香港及台湾地区的政治和宪政改革:比较与反思[A];百年共和与中国宪政发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弘毅;;香港的宪政史:从殖民地到特别行政区[A];传承与创新:中国法制史学六十年 张晋藩先生执教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柯联民;让·博丹政治、法律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9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谭承友;税收权力论纲[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夏雪梅;《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德彰;论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权[D];南昌大学;2010年
4 马心曲;关于人大代表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帅;苏区司法体系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超;论新时期中国责任型政府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昌;我国检察权的合理配置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静;农民工选举权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华青;投机倒把罪的历史考察[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10 肖晴;德国《民法典》中的撤回权制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大元;传统文化与亚洲立宪主义的产生——以明治宪法制定过程的文化分析为中心[J];比较法研究;1997年01期
2 程乃胜;论五四宪法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对五四宪法与苏联三六宪法的比较研究[J];当代法学;2005年02期
3 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三十)[J];法学;2000年05期
4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J];法学;1999年03期
5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国家法教研室苏联专家科托夫同志的报告记录[J];教学与研究;1953年02期
6 孙光妍,于逸生;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7 魏甄;;五十年来中国人民是怎样为民主宪法而斗争的[J];历史教学;1954年07期
8 夏新华;美国宪政主义与20世纪非洲宪政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1期
9 李秀清;中国宪政实践史上移植西方法的第一次尝试——清末立宪活动述评[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10 韩大元;关于新中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萍;;苏联宪法学说对中国宪法学说影响的历时性审视[J];俄罗斯学刊;2011年04期
2 夏新华;丁峰;;刘少奇与苏联宪法的移植[J];时代法学;2014年01期
3 新寰;;苏联宪法(一九三六年)简介[J];政治与法律丛刊;1982年01期
4 新寰;;苏联宪法(一九三六年)简介[J];政治与法律丛刊;1983年01期
5 伊·伊·卡尔别茨;张仲林;;苏联宪法和刑法发展的趋势[J];环球法律评论;1979年02期
6 布尔拉茨基;夏伯铭;;论苏联的议会制[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10期
7 徐运朴;苏联宪法翻译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苏联东欧问题;1987年02期
8 司马念媛;;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使苏联的立法与苏联宪法相一致的工作组织的决议[J];环球法律评论;1982年04期
9 赖静;乐巍;;列宁的政治自由思想与苏联宪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建华;对苏维埃联盟的成立和苏联宪法的历史分析[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孟秋;莫斯科审判及其法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7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5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