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财政监察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1:27
本文关键词:清代财政监察制度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之财政监察制度可谓源远流长。西周时期的“宰夫”,有通过各种财政簿册来稽查官员的权力,可谓是此制度之滥觞;后来从春秋到魏晋沿用的“上计”制度,从实践上丰富了财政监察的形式,当然秦汉开始御史台、刺史等的财政监察权也不容忽视;魏晋以降,中国财政监察的发展进入了专职审计机关时期,魏晋南北朝出现唐朝成型的“比部”,南宋时设立的“审计院”,标志专门财政审计机关的出现,专门财政审计机关的设置不单加强了财政监察的力度,也从形式上创新了审计的方法,是中国财政监察的巨大进步;元明清三朝是中国财政监察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专职的财政审计机关逐渐被取消,开始由科道官员兼职财政审计,这一做法,使得唐宋以来的专职财政审计制度,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夭折了,令人扼腕叹息。 清代之财政监察制度是沿袭明朝制度,,加上本朝创新修改而成。在中央都察院的科道官员承担了主要的财政监察职权。道御史主要是职掌稽察,查漏补缺;六科承担日常的财政审计事务;其他一些特设机构,如稽察内务府御史处对财政杂项进行着监督。另外,中央的户部内设机构也承担了一定的财政监察职责。总体上来说,中央财政监察是内外结合,统御分明的。在地方上,采取的是行政官员同财政监察官结合设置的方法,一方面是行政领导,另一方面又是监察官。 综观有清一代,财政监察机构设置完整、统隶严明,主要内容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足还是有的。中央取消专职财政审计机关,而以科道兼职财政审计,是财政监察制度发展的倒退;稽察、日常审计、弹劾三权集结于都察院,看似机构简约便于互监,除了便于皇帝集权外,实则是打乱了三者职权。地方上,中央所派巡察官,人数少且不说,力有未逮之时多矣;行政官兼职财政监察,弊端明显,本身行政官自己就经手财政事项,让其自己监督自己,不免强人所难,另外互监也不可能,怠至立国不久清代之地方官员关系网络已经形成,官官相护,陋规横行,而望其能互相监督,无异于缘木求鱼。这一点从清代地方各种财政弊案频发,屡禁不止可窥一斑。
【关键词】:清代 财政监察 六科 御史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D92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言10-15
- 1.1 选题缘起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3-14
- 1.4 研究方法及不足14-15
- 第二章 清代财政监察制度演变概述15-18
- 2.1 清代财政监察制度的源头15-16
- 2.2 清代财政监察制度的初创及成型16-17
- 2.3 清代财政监察制度的变革和终结17-18
- 第三章 清代的财政监察立法18-22
- 3.1 监察法典中的财政监察立法18-20
- 3.2 律典、则例中的监察法内容20
- 3.3 诏谕中的财政监察立法20-22
- 第四章 清代中央机关的财政监察权22-41
- 4.1 清代中央机关财政监察权概述22-23
- 4.2 都察院十五道御史的财政监察权23-26
- 4.2.1 江南道23-24
- 4.2.2 山西道24-25
- 4.2.3 陕西道25-26
- 4.2.4 京畿道26
- 4.3 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财政监察权26-30
- 4.3.1 户科27-28
- 4.3.2 工科28-30
- 4.3.3 兵科30
- 4.4 稽查内务府御史处的财政监察权30
- 4.5 户部的财政监察权30-36
- 4.5.1 户部内设机构的财政监察职权31-36
- 4.6 雍正朝会考府的财政监察权36-37
- 4.6.1 会考府的设立36-37
- 4.6.2 会考府之职掌及运行37
- 4.6.3 会考府裁撤和评价37
- 4.7 清末设立审计院的探索37-39
- 4.7.1 清代探索设立审计院的缘起38
- 4.7.2 设立审计院倡议的“流产”38-39
- 4.8 清代中央机关财政监察权的实施39-41
- 第五章 清代地方机关的财政监察权41-51
- 5.1 清代地方机关财政监察权概述41
- 5.2 中央巡察官员的财政监察权41-44
- 5.2.1 巡按御史的财政监察权42
- 5.2.2 科道个差的财政监察权42-44
- 5.3 地方固有官员的财政监察权44-48
- 5.3.1 督抚的财政监察权44-46
- 5.3.2 按察使的财政监察权46
- 5.3.3 分巡道的财政监察权46-48
- 5.3.4 布政使的财政监察权48
- 5.4 清代地方机关财政监察权的实施48-51
- 第六章 清代财政监察的优点和不足51-58
- 6.1 清代财政监察的优点51-54
- 6.1.1 清代的财政监察机构设置严密“科道合一,网络密集”51-52
- 6.1.2 财政监察机关统隶明确,且相互制约52-53
- 6.1.3 重视官员离任及交接的财务监督53
- 6.1.4 对于违反财政监察法规的官员惩处严格53-54
- 6.2 清代财政监察的不足54-58
- 6.2.1 皇帝对监察干预过多,导致监察效果不佳54-55
- 6.2.2 重中央财政监察,轻地方财政监察55-56
- 6.2.3 多头监察,且多受牵制,职权未理顺,导致监察不力56-57
- 6.2.4 地方上的按察使和分巡道的财政监察权未有效发挥57-58
- 余论:封建财政监察同封建专制政治的关系58-61
- 参考文献61-63
- 致谢63-64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黎柠;;中国古代的财政监督制度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巧;;清代财务监督审计制度探微[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刘轶,李锡丽;中国古代官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嬗变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01年02期
4 陈锋;20世纪的清代财政史研究[J];史学月刊;2004年01期
5 彭泽益;清代财政管理体制与收支结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765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76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