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两种自由概念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的两种自由概念
【摘要】:以赛亚·伯林在1958年提出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孟扬和汪彭年在1913年提出的相近概念却很少被人注意,有重新审视的必要。近代以来,中国本土的自然法逐渐被政府掌握的成文法取代,后者在理念层面要保障国民自由,实际上存在限制民间自由的可能。政府借助新式的自由话语逐渐侵入原属民间自为的领域,使得政体转向自由的同时也促生了不自由的面相。回溯两种自由的概念正有助于理解这一历史悖论。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法律 政体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1如黄克武认为严复“虽然不完全忽略消极自由,却明显地倾向积极自由”,存在一种“环绕着柏林所谓积极自由来建立民主社会的想法”。参见黄克武《自由的所以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201页;黄克武《思议与不可思议:严复的知识观》,《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北京:清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晗;刘介民族教育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阳;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实践探要——再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刘春波;;马克思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及其实践的统一[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3 陈志龙;;柏林“两种自由”观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1期
4 张天依;;自由的限度——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J];才智;2009年06期
5 张爱军;李晓明;;消极自由与民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樊凡;;试析消极自由观念研究的基本范畴[J];唐都学刊;2010年03期
7 高飞;;查尔斯·泰勒论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勾连[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高飞;;查尔斯·泰勒论自由:一种处境化自由[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田玉才;;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20世纪中叶中国知识分子对两种自由概念的分梳[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舒年春;魏飞;;浅析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解读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俊生;袁铎珍;;消极自由和实质自由视角下的社会保障观[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春;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N];学习时报;2004年
2 出版人 三辉图书总策划 季风书园创办人 严搏非;再读“消极自由”[N];经济观察报;2014年
3 段芹(北京大学);伯林思想 21世纪中国的起点之一?[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廷君;消极自由的法律价值[D];山东大学;2006年
2 樊凡;现代国家的构建:消极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郭沙;共善、国家和自由—格林政治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玉华;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张力关系[D];辽宁大学;2008年
2 夹尚东;两种自由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魏林;因共同体而自由[D];湘潭大学;2011年
4 葛娟;自由与价值多元[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复梁;论积极自由的正当性及制度安排[D];重庆大学;2013年
6 罗伟;对伯林消极自由的再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暴世祺;对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质疑与思考[D];燕山大学;2012年
8 尹建锋;民族主义的自由主义出路[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7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4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