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四川李彦不堪家暴杀夫一案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6 16:37

  本文关键词:四川李彦不堪家暴杀夫一案法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定罪量刑 受虐妇女综合症 救济体制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家庭暴力不再是过去人们意识中的家庭纠纷,而是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西方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对成熟的法律法规来预防和惩罚家庭暴力行为,从而保护妇女儿童等家庭中弱势群体的人身权利。虽然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家庭暴力的解决机制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立法和执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以李彦因不堪家暴杀夫一案为例讨论我国目前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完善建议。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该案的案情、判决结果以及案件的争议;接下来对本案中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即本案是否存在从轻量刑的情节,李彦的杀夫行为是否应被认定为“激情杀人”以及“受虐妇女综合症”在本案的定罪量刑过程中是否应被采纳;然后,对我国在家庭暴力案件取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完善家庭暴力案件证据取得制度的建议。并讨论了国家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后,通过对本案争议的分析,结合我国家庭暴力案件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强化家庭暴力案件的解决机制,对我国家庭暴力救助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类似案件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定罪量刑 受虐妇女综合症 救济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3;D920.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引言7-8
  • 第一章 案例概述8-11
  • 1.1 案情介绍8-9
  • 1.2 判决结果9-10
  • 1.2.1 一审判决结果9
  • 1.2.2 二审判决结果9-10
  • 1.3 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10-11
  • 第二章 本案争议焦点的法律分析11-19
  • 2.1 本案是否存在从轻量刑情节11-14
  • 2.1.1 本案被告人遭受家暴行为能否作为从轻量刑的依据11-12
  • 2.1.2 本案被告人杀夫行为是否构成“激情杀人”12-14
  • 2.2 “受虐妇女综合症”是否应作为本案的量刑依据14-19
  • 2.2.1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国内外适用情况比较14-16
  • 2.2.2 本案被告人是否患有“受虐妇女综合症”16-19
  • 第三章 由本案所引发的法律思考19-30
  • 3.1 家庭暴力案件取证问题分析19-22
  • 3.1.1 本案家暴证据的认定19-20
  • 3.1.2 家庭暴力证据取得机制的完善20-22
  • 3.2 国家介入家庭暴力案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2-24
  • 3.2.1 国家介入家庭暴力的必要性22-23
  • 3.2.2 国家介入家庭暴力的合理性23-24
  • 3.3 我国家庭暴力救济制度的完善24-30
  • 3.3.1 我国反家暴司法救济的完善24-27
  • 3.3.2 我国反家暴社会救济的完善27-30
  • 结语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2 何渊;;亲密与伤害:美国家庭暴力中受害妇女的法律保护[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1期

3 黄晓文,叶衍艳;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据在澳大利亚司法实践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4 张彩凤;沈国琴;;家庭暴力案件中警察权的权限及行使原则——性别平等主义视角下的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金眉;;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评述[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欧阳艳文;;从公安角度看反家庭暴力专门立法的重要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杜江涌;;家庭自治、国家干预与中国的婚姻制度立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赵娟;论将“受虐妇女综合症”作为正当防卫的可采证据[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陈武文;;浅析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2期

10 叶琦;;中美反家庭暴力法制相关问题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本文编号:864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64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