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
发布时间:2017-09-18 11:44
本文关键词:论对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
【摘要】:法官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法律不确定之情形,如法律疑义、法律反差、法律冲突、恶法案件、法律漏洞,而形式法律推理不足以指引法官获得明确的适用于具体个案的法律规则。这时候法官需要运用实质法律推理来获得适用于当下案件的法律大前提。本文主要是在明确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的基础上论述对法官运用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问题。本文从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历史考察出发,总结关于实质法律推理的已有理论,并提出了改进方向,在对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进行辨析之后,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的必要性,进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司法技术层面规制实质法律推理的四条准则。最后,就司法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给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法官恰当运用实质法律推理有所助益。 本文第一章主要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内涵进行理论探究。本文结合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历史考察,对实质法律推理已有理论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探究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本部分限定本文实质法律推理是确认法律大前提的推理,并通过分析其与形式法律推理的区别和联系,最终提出本文中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 第二章则主要论述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的必要性。本部分主要从实质法律推理主要适用于法律不确定情形、实质法律推理依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出发说明其容易被滥用,并指出滥用实质法律推理的危险性,从而对为何要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进行了论证。 第三章论述如何从司法技术层面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本部分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制实质法律推理的四条准则:一是规则稳定性标准,实质法律推理需要严格遵守制定法,尽可能在统一法体系范围内解决问题,若要背离规则需有充足理由并得到实质性因素的支持。二是逻辑准则,实质法律推理同样需要遵守逻辑规则。三是目的、价值理性准则。首先分析了实质法律推理和价值判断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其目的、价值理性的面向,并提出对其的客观考察。四是可普遍化准则,一方面要求法官对相同案件相同处理,另一方面要求推理过程具有可重复性。 第四章主要就司法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提出自己的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制度控制。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分析案例指导制度的现存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二是社会控制。判决应当说理并公开,加强各方对司法权的监督。三是主体控制。加强法官对方法论的学习,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重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作用,积极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实质法律推理 实质性因素 规制准则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实质法律推理理论综述13-23
- 第一节 实质法律推理已有理论概述13-18
- 一、 对实质法律推理的历史考察13-15
- 二、 实质法律推理的主要理论15-17
- 三、 实质法律推理规制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改进方向17-18
- 第二节 实质法律推理涵义明晰18-23
- 一、 确认法律的推理18-20
- 二、 与形式法律推理的区别和联系20-22
- 三、 本文实质法律推理的涵义22-23
- 第二章 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的必要性23-30
- 第一节 实质法律推理缘何容易被滥用23-27
- 一、 主要适用于法律不确定情形23-25
- 二、 推理依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5-27
- 第二节 滥用实质法律推理的危险性27-30
- 一、 损害个体权益,有碍公平正义实现27-28
- 二、 司法公信力丧失,进一步激发社会矛盾28-30
- 第三章 如何对实质法律推理进行规制30-40
- 第一节 规则稳定性准则的规制30-32
- 一、 严格遵守制定法31-32
- 二、 背离规则的前提——充足理由和可支持性原则32
- 第二节 逻辑准则的规制32-34
- 一、 遵守最低限制——逻辑准则32-33
- 二、 逻辑一致性要求33-34
- 第三节 目的、价值理性准则的规制34-37
- 一、 实质法律推理与价值判断的关系34-36
- 二、 实质法律推理的目的、价值理性面向及其客观考察36-37
- 第四节 可普遍化准则的规制37-40
- 一、 相同案件相同处理37-39
- 二、 推理过程的可重复性39-40
- 第四章 加强对实质法律推理的规制的建议40-50
- 第一节 制度规制:完善我国现行案例指导制度40-44
- 一、 现存问题41-42
- 二、 完善建议42-44
- 第二节 社会规制:判决说理公开,加强各方监督44-47
- 一、 判决应加强说理并予以公开44-45
- 二、 加强各方对司法权的监督45-47
- 第三节 主体规制:提高法官司法能力,注重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47-50
- 一、 加强对方法论的学习,提高法官素质47-48
- 二、 注重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48-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后记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继成;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灵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严励;司法权威初论[J];中国司法;2004年06期
3 苏泽林;李轩;;论司法统一与案例指导制度的完善[J];中国司法;2009年12期
4 蒋安杰;;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胡云腾——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J];法制资讯;2011年01期
5 张文显,卢学英;法律职业共同体引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6期
6 关玫;司法公信力初论——概念、类型与特征[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关玫;司法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炜;论法律思维中的实质推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2 蔡勇;论法律推理中的实质推导[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黄祖旺;论实质法律推理在司法过程中的运用[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5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87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