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团结”的法理疏释:面向主体化时代
本文关键词:“契约团结”的法理疏释:面向主体化时代
【摘要】:"契约团结"是实现"和而不同"的理想化社会图景的一种社会学想象。"契约团结"中的"契约"是多元的、网状的、有机的、复合的、相互交织的、并且是伸缩自如的。在社会团结的契约结构中,分工与交往是实现契约团结的基础和纽带,自由共同体是契约团结的载体,而法律则是实现契约团结的条件,它为契约团结的实现提供了土壤。法律的运作所产生的区隔效应以及通过法律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为人们的分工、交往、联合创造了一个和平、自由、公平的环境。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关键词】: 契约团结 社会团结 自由共同体
【分类号】:D630;D920.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海德格尔那里,“此在世界”不是一个可以进行客观化分析的外部世界的广延物,“此在自我”已经持续地卷入到各种偶然事件,成为“存在”话语的参与者,世界关系由此契合了“良心的召唤”,表现为一种可解释、可约定的多层结构。此在的现代世界,已然是一个被主体化了的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玉鸿;;社会契约与人的联合[J];比较法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郑小霞;;从抽象理性批判到资本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现代性诊断的批判与超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曾忆梦;;论本雅明的“追忆”概念及现代性的救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9 陈旭;崔景明;;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哲学思考——从“1+1=?”谈起[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10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孝;契约法视野下的公司[J];法学;2003年07期
2 于鹏;;契约自由与契约法的变迁[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苏志强;;契约法的经济功能——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4 侯淑雯;中国古代契约法的发展特征[J];法学杂志;1997年01期
5 黄龙;契约断论——对现代契约及其制度的理性思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余向阳,袁菁,彭若龙;契约法理论的新发展──从超市对顾客搜身谈起[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7 苑书涛;;论契约关系与市场经济[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栾爽;国家契约法与民间契约法——近代中国契约法律文化的历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9 綦骏;论广告进入契约的可能性及其实现[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10 莫里斯·科恩,于立深,周丽;契约的基础[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云阳;;契约交涉[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方立新;徐钢;;契约自由衰落的法理解析或“返回现实主义的契约法谱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3 冯卓慧;;殊途同归——从两大法系契约法理论的发展演进看契约法的发展[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4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柴振国;;契约法中归责原则的经济学考察[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郑祝君;;从英美法财产权理念的演进看法律变迁的时代性[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志鹏;契约规则形成中的宗教因素[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李爱年;合同法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N];湖南日报;2003年
3 最高人民法院 虞政平;契约成立制度的历史演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资琳;契约的死亡与重生[N];检察日报;2005年
5 吴志攀;秩序社会的契约化思考[N];法制日报;2002年
6 钱铮;亲历日本的网络陷阱[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钱铮;网络陷阱“机关”重重,日本有“法”填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本报书评人 黄敏兰;西方中世纪教会的婚姻管理权[N];中华读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融;西方契约法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资琳;契约制度的正当性论证[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益;信用、契约与文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坤;财产、契约与企业[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冬;竞争性缔约契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杨卉青;宋代契约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唐红林;中国传统民事契约格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袁家超;清代契约法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梁聪;清代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张缨;信任、契约及其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彤;19世纪英美契约法的历史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黄晖;论事实契约的理论基础[D];重庆大学;2009年
3 张德忠;论事实契约[D];烟台大学;2011年
4 孔秀琳;事实契约价值研究[D];烟台大学;2011年
5 马东;从合意到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薛晓蓉;事实契约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杨锐;契约目的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虎;论事实契约[D];苏州大学;2013年
9 刘锴;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契约法文化[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段程瀚;论契约法由近代向现代的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938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93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