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14:00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研究
【摘要】:引发纠纷的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多因性与复杂性,导致环境民事纠纷也具有与普通民事纠纷不同的特殊性。在这样的情形下,诉讼作为民事纠纷解决最重要的司法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解决各种类型环境民事纠纷的需求。作为诉讼制度的补充手段,非讼纠纷解决制度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就是非讼纠纷解决制度中的环境民事纠纷调解制度。 我国目前的环境纠纷非讼调解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从立法支持到民众的认同以及制度的完善等都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目前环境民事纠纷的调解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机关调解制度和人民调解制度,但是目前这两种制度远没有发挥出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作用。环境民事纠纷的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良好的法律思想基础,但是却因为专业人员的缺失和公信力不足,,导致人民调解委员会形同虚设,得不到该有的重视。行政机关的调解制度虽然是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中最常用的调解制度,但由于环境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不清,缺乏专门的调解机构,在环境民事纠纷解决时也常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另外,对于环境民事纠纷仲裁中的调解制度在我国还是一项缺失。 通过针对我国环境民事纠纷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完善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要完善的是我国环境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不仅要建立更专业的人民调解队伍,还需要国家司法权力的介入来保障人民调解的法律效力。其次,是设立专门的环境调解行政机关,颁布系统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行政机关的公信力来确保调解协议的履行。第三,是补足我国环境民事纠纷仲裁中调解制度的缺失,设立多层级的仲裁调解制度。最后,是要加强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解决模式的内外部衔接。内部衔接是指几种非讼调解制度的相互补充。外部衔接则是通过司法监督增强环境纠纷非讼调解协议的效力,全面完善我国的环境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
【关键词】:环境纠纷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14;D9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一、 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概述9-16
- (一) 环境民事纠纷定义及其特点9-12
- (二) 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定义12
- (三) 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优越性12-16
- 二、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主要类型16-24
- (一) 环境民事纠纷中的人民调解制度16-20
- (二) 环境民事纠纷中的环境行政机关调解制度20-24
- 三、 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的问题24-29
- (一) 缺乏系统的环境民事纠纷调解立法24-25
- (二) 忽略环境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制度25-26
- (三) 缺乏完善的环境行政机关调解制度26-27
- (四) 环境民事纠纷仲裁中调解制度的缺失27-29
- 四、 完善我国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的建议29-38
- (一) 环境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制度的构建29-31
- (二) 环境民事纠纷行政调解制度的完善31-33
- (三) 环境民事纠纷仲裁中调解制度的设立33-35
- (四) 完善环境民事纠纷非讼调解制度内外部协调35-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2-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远;略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从环境权的视角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2 曹险峰;在权利与法益之间——对侵权行为客体的解读[J];当代法学;2005年05期
3 吕忠梅;;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环境纠纷解决机制论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曹明德;毛涛;;我国环境争端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袁周斌;;论我国环境资源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两型社会”的构建为背景[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6 吕忠梅;;环境公益诉讼辨析[J];法商研究;2008年06期
7 李劲;李丽君;;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探究[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8 陈泉生;论环境权的救济[J];法学评论;1999年02期
9 高利红,余耀军;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J];法学;2003年03期
10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083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08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