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可能与限度
本文关键词:新一轮司法改革的可能与限度
【摘要】:新一轮司法改革无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并在当下"深水区"改革进程中负有重要的使命与担当。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司法至上的自身有限性、既有政治制度框架的限制、现行法律规范的局限、本土国情的制约、路径依赖的"体系化锁定"等因素的影响,并在其可能的改革空间与限度内,积极探索中国司法改革的自主性道路,从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基层治理法治化路径与策略”(批准号15FXA002)的前期成果
【分类号】:D926
【正文快照】: 2党的十六大做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战略决策之后,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随即提出了10个方面35项改革任务;而党的十七大又做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中央政法委则随即提出了4个方面60项改革任务;直至党的十八大再次做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建设法治中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宗智,李常青;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J];法学;1998年12期
2 马长山;;我国维稳策略的反思与重构——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马长山;;法外“政治合法性”对司法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以“李国和案”为例[J];法商研究;2013年05期
4 张帆;;吴敬琏: 中国面临改革和革命的赛跑[J];化工管理;2012年03期
5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6 龙宗智;袁坚;;深化改革背景下对司法行政化的遏制[J];法学研究;2014年01期
7 兰心宇;;展望第三轮司法改革[J];南风窗;2014年04期
8 ;第三轮司法改革启程[J];领导决策信息;2014年14期
9 陈卫东;司法改革十年检讨[J];人民检察;2002年03期
10 刘忠;;格、职、级与竞争上岗——法院内部秩序的深层结构[J];清华法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9 李尚志;王恒;;邓小平主权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曦辉;;科学发展观、微观经济理论与区域协调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谢瑛;;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中谈民生[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郑现U,
本文编号:11711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71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