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他者的想象——纠纷解决视野下的《秋菊打官司》

发布时间:2017-11-14 22:16

  本文关键词:他者的想象——纠纷解决视野下的《秋菊打官司》


  更多相关文章: 纠纷解决 当事人 介入者 秋菊打官司


【摘要】:纠纷原本是当事人之间因为权利和价值冲突而产生的纷争,是纠纷主体之间的私事,然而纠纷的解决却意味着其他人的介入。这些介入者相对于当事人,其实是没有纠纷主体性地位的他者,他们眼中的纠纷只是,也只能是他者的想象。因此,指望纠纷的介入者移情式地理解纠纷主体的情与欲,从而在理解纠纷本质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供化解之道,只能是理想主义的奢望。惟有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当事人提供选择想象的机会,才能确保纠纷的真正解决。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6
【正文快照】: 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自苏力于1996年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一文后,成为了中国法学界的经典文本,而该片折射出的乡土社会对法制现代化的排异,经过苏力的精心阐释,也成为法学界人所共知心有戚戚的论题1。近二十年过去了,反观中国法制的现状,苏力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晓力;;要命的地方:《秋菊打官司》再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叶自强;;从传统自由心证到现代自由心证[J];诉讼法论丛;1999年00期

3 王福华;直接言词原则与民事案件审理样式[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品泽;何雁;;法官独立与我国审判独立制度之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刘艳芳;;论人民调解的法制意义及效力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7 方润龄;杨德莲;;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孙洪坤;;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明;陈结淼;;论我国刑事法领域中弱势群体的程序保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生斌;司法程序公正的历史性和时代要求——兼评我国司法程序公正的现状及其发展空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维英;;检察环节律师辩护问题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温军;;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的改造与合理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5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孙应征;刘国媛;;论我国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拓展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陈仕菊;;浅议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绪峰;侦查人员程序性违法的举证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海娇;我国刑事诉讼见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帆;法治的本土化与现代化之间——也说秋菊的困惑[J];比较法研究;1998年02期

2 冯象;秋菊的困惑[J];读书;1997年11期

3 赵军;;法院诉讼文书的质量管理[J];法学杂志;1993年04期

4 游伟;我国刑事判例制度初论[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5 凌斌;普法、法盲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2期

6 信春鹰;当代西方法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J];外国法译评;1995年02期

7 周立英;;判决理由表述管见[J];现代法学;1992年03期

8 翟峰;;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个案司法监督形式的探讨[J];现代法学;1993年04期

9 刘有伦;;刑事审判组织的权与责[J];现代法学;1993年06期

10 刘永章;谈裁判文书的语言[J];政法论坛;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荣杰;;“照章办事”还是“开口子”?——单位内部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司法;2006年00期

2 曲颖;胡建萍;何良彬;谌辉;;成都地区纠纷解决机制调查报告[J];司法;2006年00期

3 曲颖;胡建萍;何良彬;谌辉;;成都地区纠纷解决机制实证调查与分析[J];人民司法;2006年11期

4 姚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视野中的诉讼法修改——以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为视角[J];理论导刊;2006年04期

5 左卫民;;变革时代的纠纷解决及其研究进路[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王亚明;;中西纠纷解决机理的初步比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7 韩东;雷海亮;;当前纠纷解决的困境与突破[J];社科纵横;2007年12期

8 吴艳红;李红琼;;中国农村的纠纷解决:资源与可及性以湖南一个村落的研究为例[J];中外法学;2007年03期

9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亚明;杜万松;;纠纷解决机制的权威生成要素探究[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2 岳运生;;发挥律师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作用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毅;;诉讼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1辑)[C];2011年

4 邱岳;;情理:串联盐业纠纷解决规范依据的红线[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六辑)[C];2013年

5 马聪;;浅析我国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历史[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6 方然;;小额经济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以Cox比例风险模型为依据[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张锐智;;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健全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8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陈慰星;;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ADR)与诉讼互动的经济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2 刘晓鹏;我国拟立法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胡江根);常州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王继学;纠纷解决机制应当多元化[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范愉;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实践支持[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陈虹伟;和谐社会呼唤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07年

7 记者 闫继勇;山东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徐光明;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记者 李玮 通讯员 吴慧星 王益新;健全纠纷解决机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N];菏泽日报;2009年

10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 车明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张艺馨;建立和谐社会的纠纷解决之道[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洋;论司法权的社会功能[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2 赵丽琴;社会转型期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D];兰州大学;2008年

3 刘维鹤;我国农村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报告[D];兰州大学;2008年

4 胡太伟;新疆沙湾县烧坊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刘佳民;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云;论我国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D];安徽大学;2012年

7 陈道平;权力制约视野下的纠纷解决机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席婷;甘肃省民族杂居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毛孟军;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霍青;关于建立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87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87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