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恢复裁判方式的法制化——以赎刑制度的后现代改造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生态恢复裁判方式的法制化——以赎刑制度的后现代改造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恢复 赎刑制度 生态中心主义 恢复性司法
【摘要】:福建法院创造的生态恢复裁判方式在恢复性司法理论指导下,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司法命令的程序解决涉林刑事案件"一判三输"难题,引领了全国法院生态审判专业化先河。但以刑事和解为核心的传统恢复性司法理论无法正确诠释公害性环境犯罪的法益恢复问题,制约了生态恢复裁判方式在环境犯罪案件全领域的法制化。在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下解构环境犯罪,泛化恢复性司法的主体结构关系,通过购买碳汇、补植管护等形式改造传统赎刑制度实现短期监禁刑的易科,这应是一条可资探究的法制化进路。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生态恢复裁判方式的法制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B231)
【分类号】:D926.22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高到“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高度,如何在惩治犯罪的同时通过司法手段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成为司法实务界的关注热点。全国各地法院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审判专业化司法革新。其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历时5年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在总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兆凯;;赎刑的废除与理性回归[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莹;;侵权法在刑法领域中的形态与冲突[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张兆凯;;赎刑的废除与理性回归[J];北方法学;2008年06期
3 姜敏;;理性诘问:刑事和解是否是“以钱买刑”[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4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5 魏旋君;李凯俊;;轻缓刑事政策探索[J];比较法研究;2007年04期
6 赵志梅;;论被害人对量刑程序的有效参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芳;;权利救济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8 尹璐;赵宁;;论恢复性司法视野下正义之实现[J];沧桑;2006年04期
9 毕惠琴;;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恢复性司法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10 鲁朝晖;;论恢复性司法本土化的困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雪婷;受贿罪法定刑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郭云忠;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冯景合;检察权及其独立行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康瑛;论减少死刑目标下的死刑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明辉;传统中国侵权行为的法律对待[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同民;我国受刑人权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吴立志;恢复性司法基本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G·雅各布斯,王世洲;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2 石先广;;司法新动向:恢复性司法在上海悄然兴起[J];中国司法;2006年01期
3 程维荣;两汉赎刑考[J];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4 陈明华,王占启;海峡两岸环境犯罪之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牟军;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舍的理性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唐芳;;恢复性司法的困境及其超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马静华;罗宁;;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考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吴宗宪;恢复性司法述评[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徐丰果;;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法律制度分析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年04期
2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煤炭开采生态恢复治理规划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J];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22期
3 刘国涛;余晓龙;;马克思主义环境生产理论指导下的生态恢复产业法制研究论纲[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赵绘宇;;探研我国生态系统恢复制度与法律规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5 罗康隆;;喀斯特石漠化灾变区生态恢复与水资源维护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苗宜;关注雪灾后的草原[J];中国民族;2001年04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斐;;汶川地震灾后生态恢复的调查与对策——以北川陈家坝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万宾;;煤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建设问题的探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周洋;;浅析北京市矿山生态恢复中的旅游新用——以昌平绿谷旅游开发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4 樊振挥;聂乐昌;唐志鹏;王奕勘;;矿山生态恢复效益分析——以板苏锰矿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为例[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樊振辉;聂乐昌;唐志鹏;王奕勘;潘国尧;;矿山生态恢复效益分析——以板苏锰矿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为例[A];广西环境科学学会2002—2003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6 孙向阳;耿玉清;谭笑;查同刚;李素艳;阎海平;;北京西山地区人工林干扰状况和生态恢复机理的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吴丽蓉;张晶刚;;城市矿山生态恢复的途径与实践[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周肖红;;探索林缘生态景观——香山多云亭景区生态恢复实践[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9 马文元;;退耕还林还草与生态恢复[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润杰;郜志勇;李添萍;吴智仁;孙广春;;生态恢复新材料在三江源地区沙化地植被修复中的应用[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全基;瓮福争当国家生态恢复试点[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记者 操秀英;生态恢复软体技术为矿石采空区披绿纱[N];科技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罗展阳 曹仕旺;连城建立涉林刑事案件“生态恢复补偿”机制[N];闽西日报;2012年
4 记者 黎光 实习生 占子寒;加快生态恢复 推进绿化宝岛[N];海口晚报;2014年
5 记者 张杨;坚持依法整改 确保生态恢复[N];西安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李一鹏 吴越;防火助力神农架生态恢复[N];中国气象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庞李蓉 崔鹏 通讯员 彭尚德;生态恢复 十年36亿[N];广东科技报;2004年
8 王利 都红刚;资源开发热火朝天生态欠账无人“买单”[N];经济参考报;2004年
9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志国;裸露山体生态恢复途径(三)[N];中国花卉报;2004年
10 记者 刘玉林;矿山生态恢复项目示范区在我市启动[N];临汾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铁;内蒙古中西部农牧区生态恢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朱云;株洲市清水塘工业区生态恢复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素清;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4 任宪友;两湖平原湿地系统稳定性评价与生态恢复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许大为;寒区高等级公路生态恢复模式与景观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宗美娟;房干生态恢复区地上植被和地下微生物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武斌;九寨沟马脑壳金矿露天矿山生态恢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宋百敏;北京西山废弃采石场生态恢复研究:自然恢复的过程、特征与机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在峰;海州湾海洋特别保护区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估[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胜香;广东大宝山多金属矿排土场生态恢复[D];中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岚;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措施及效益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永恩;流沙河流域植被与土壤对生态恢复的响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3 张丽珍;内蒙古中西部气候因子与生态恢复空间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泰君;沙地生态系统生态恢复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任海霞;重庆市生态公路路域环境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季宏祥;贵州草海湿地生态恢复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石琼林;黄塔(桃)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晓钟;永古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程国霞;鞍钢弓长岭铁矿土地破坏与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D];东北大学;2009年
10 赵倩;基于生态恢复的河流湿地建设与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85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8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