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认知偏差的成因及对策—偏重于刑事审判视角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法官认知偏差的成因及对策—偏重于刑事审判视角的分析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刑事错案频繁曝光,刑事案件审判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错案原因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刻分析,对刑事审判实践具有非常高的指导价值。但刑事审判作为一项复杂而且实践性极强的工作,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尤其不能忽视的是法官的个人因素。法官首先是作为普通人存在的,审理活动必然烙下深深的法官个人印记,同一个案件不同法官裁判的结果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法官认知产生了偏差。因此,从法官认知角度对案件审理中的各种心理偏差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对规范法官理性认识和准确裁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官认知偏差基本涵义可以解读为: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根据证据材料对案件事实及定罪量刑等情节进行认知和判断时,与案件真实情况之间产生某种差别和偏离的现象;刑事审判认知偏差现象的消极影响表现为:案件事实无法查清、证据采信不当、社会认知错误、法官工作能力失调、法院工作陷入被动;而注意选择和分配、图式模型、启发式、过度自信、情绪等影响是构成法官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法官自我修正和制度防范来消除认知偏差的不利影响,保证刑事审判案件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世豹;认真对待宪法在刑事审判中的作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熊洪文;“民愤”对刑事审判的影响[J];人民检察;2004年04期
3 邓小刚;略论刑事审判的经济性价值[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4 林五星;;理性和人道:刑事审判法制的应然之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杜宝庆;;论我国刑事审判价值认知[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6 张军;;刑事审判理论研究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方法[J];人民司法;2009年23期
7 郭东旭;陈玉忠;;论宋代皇权对刑事审判的控制[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8 胡博;;法国军事刑事审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公安研究;2011年01期
9 汪明;秦波;;对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10 郑禄;唐代刑事审判制度[J];政法论坛;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保文;;刑事审判“两个基本”原则的适用[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2 李清萍;郭中秀;;从刑事审判谈法医学复核鉴定的重要性[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3 文正桥;;论刑事审判中的人权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4 李益民;;“严打”中刑事审判应注意的问题[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5 洪一军;;完善刑事审判制度的宏观思考——以刑事审判运行现状为实证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曾惠明;王焱林;;走向正义:刑事审判发展评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7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程欲民;丁吉生;;为公众参与司法搭建平台——论公众意见在刑事审判中的引入[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力娜;;透视量刑规范化进程中的微观成像——反思形式主义遮掩下的改革进路[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 胡月军;中国刑事审判史学之提倡[N];检察日报;2010年
2 顾建兵 宗爱萍;应对刑事审判中“收监难”对策[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记者 张先明;最高法院对涉外刑事审判提出新要求[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记者 张晓敏;天津加大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力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王斗斗邋袁定波;提高刑事审判质量与效率[N];法制日报;2007年
6 刘晓波邋记者 彭溢;提高刑事审判质量 确保司法公正廉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戴谦;充分发挥刑事审判作用保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青岛日报;2006年
8 朱新忠;西藏培训刑事审判法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记者 黄星航 通讯员 黄建;党委要为刑事审判提供政治保障[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记者 林忠明邋通讯员 郭金焰;树立科学的刑事审判绩效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2 刘元璋;刑事审判伦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杰辉;刑事审判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昌盛;论对抗式刑事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颜飞;论书面证言[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谡;刑事审判的民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瑶;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健超;刑事审判中的民意[D];扬州大学;2013年
4 吴思思;论我国刑事审判舆论监督制度的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韩亚茹;论刑事审判中心主义在我国的实现路径[D];山东大学;2015年
6 焦s,
本文编号:1195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19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