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如何沟通文化——基于法院与文化的结构关系
本文关键词:法院如何沟通文化——基于法院与文化的结构关系 出处:《河北法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法院与文化的结构紧张是当下司法领域的显著现象,也是个案纷争背后深层的结构问题。脱域性与嵌入性构成法院与文化结构关系的两种理想类型,而当下两者的结构关系却呈现混乱复杂的局面,这是造成结构紧张的原因所在。所以,实现法院与文化的良好沟通,就需要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使法院运作得以最大程度地承载文化的价值,从而逐渐形塑一种因应中国社会的法院与文化的稳定结构关系。
[Abstract]:The structural tension of the court and culture is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n the current judicial field, and it is also a deep structural problem behind the case dispute. The dislocality and embeddedness constitute two ideal typ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t and the cultural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chaotic and complicated, which is the reason for the structural strain. Therefore, to achieve goo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urt an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so as to gradually form a s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courts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2632020201) 200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09QZD062)相关成果
【分类号】:D926.2
【正文快照】: 引言时下,法院文化可谓司法领域的热门话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地人民法院也纷纷结合地方实践畅谈建设经验,学界也及时跟进,围绕法院文化的概念、体系、要素、功能等问题展开言说。然而,诚如苏力对曾经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猛;;法律与社会 导言[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郭忠华;;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与融通——诠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3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周雪光;制度是如何思维的?[J];读书;2001年04期
5 王启梁;;法律世界观紊乱时代的司法、民意和政治——以李昌奎案为中心[J];法学家;2012年03期
6 刘拥华;;什么是我们时代的真问题——邓正来结构分析之前提批判[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7 梁迎修;;寻求一种温和的司法能动主义——论疑难案件中法官的司法哲学[J];河北法学;2008年02期
8 陈林林;;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J];法学研究;2012年01期
9 鲁楠;陆宇峰;;卢曼社会系统论视野中的法律自治[J];清华法学;2008年02期
10 陈洪杰;;从程序正义到摆平“正义”:法官的多重角色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段从学;;《同情》:一种被忽略的现代性体验[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3 刘虹利;孟繁华;;感悟与发现——李一清的“乡村中国”[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郭云忠;;法学实证研究的种类及其地点选择[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郭云忠;;《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话语变迁[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晋佳;陈晔;赵帅斌;;违章建筑与农民行为——基于斯科特和波普金的理论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秦玉娈;袁辉;唐芳;;和谐社会下如何树立国人的法律信仰[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曼;韩旭;;法律的自我复制及其限制[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强世功;“法律不入之地”的民事调解——一起“依法收贷”案的再分析[J];比较法研究;1998年03期
3 史立梅;论司法改革的合法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王启梁;张熙娴;;法官如何调解?——对云南省E县法院民庭的考察[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5 周江;;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的再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郭道晖;实行司法独立与遏制司法腐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贺日开;司法改革:从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9 皮纯协;邓旦旦;;关于中国司法改革的研讨(下) 行政审判的困境与改革思路[J];法学家;1998年02期
10 席小俐;;对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法学家;199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唐永良;[N];法制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武威 实习生 谢欣阳;[N];广州日报;2011年
3 张宽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覃燕妮 本报通讯员 杜强;[N];三峡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平;;组织公民行为的嵌入性分析[J];管理观察;2009年14期
2 卢萧;卢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现代演绎[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9期
3 赵书科;刘安全;祁成林;;新经济社会学视角的企业性质分析[J];理论界;2006年05期
4 李汉林;魏钦恭;张彦;;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紧张(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年03期
5 方卫华;西方社会政策的嵌入性与新特点[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雄伟;;构建和谐的社会结构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7 韩梅;;消费社会的脱域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8 陈斌;张甜甜;;论经济行动在社会结构中的嵌入——对新经济社会学嵌入性理论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9期
9 王莉;肖凯;;结构因素与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嵌入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6期
10 谭琳;在变化的社会系统中关注妇女和性别问题——读《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的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世定;;嵌入性与关系合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杨皎平;陆志宝;孟雷;;嵌入性、集群内外知识溢出与集群创新绩效[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辛琳;;嵌入绩效理论研究综述[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福胜;王摄琰;;CEO变更、CEO网络嵌入性与企业价值[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苏海潮;刘心舜;;图书馆社会网络观与嵌入性的应用[A];2008年湘粤澳闽图书馆学(协)会学术研讨会福建省论文汇编[C];2008年
6 崔向阳;;转轨经济中构建劳资合作制度的博弈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罗峰;;“嵌入性”视角中的政党权威与社会整合:一种比较分析[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8 杨皎平;吴国通;高薇;;集群网络关系强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核心企业的群内外关系视角[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孟韬;;组织间信任与嵌入:产业集群组织营销中的信任机制分析[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方竹兰;;论民主首先是一种产权[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肖隆福;强化嵌入性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N];东莞日报;2008年
2 刘庆;沾点SOA的“仙气”?[N];网络世界;2006年
3 王s,
本文编号:1341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341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