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域下行政调解进路选择与优化
本文关键词: 法治 行政调解 进路选择 优化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行政调解对于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行政调解工作存在调整范畴尚有局限、依法行政水平较低、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行政调解进路的优化应多维度进行,包括:增强责任意识、促进依法行政;明确责任主体、强化部门联动;完善衔接机制,合力化解矛盾等。
[Abstract]: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ffectively resolving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and maintaining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in the scope of adjustment of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work in our country, and the level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is relatively low. The optim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ediation approach in our countr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many dimensions, including: enhancing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promoting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clarifying the subject of responsi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linkage of departments; perfecting the linking mechanism and working together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大学;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济东;法治视野下的司法公正[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罗博;陈蕾;;论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J];台声.新视角;2005年06期
3 韦丽利;;浅论法律至上理念下的司法自由裁量权[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8年09期
4 张a\;;我国调解制度的历史发展和体系[J];法律适用;1988年01期
5 黄建武;利益主体多元化与法治的社会基础[J];法学;1996年11期
6 汤葵 ,张朝中;法治蓝天下的一方沃土[J];政策;2002年08期
7 单其满;司法独立的原因分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小艳;法官职业化与法律解释[J];台声.新视角;2005年04期
9 李庆丽;;我国法官职业化的现实障碍及改革途径[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梁玉霞;沈志民;;走向公平正义——浅谈法律监督的意义与局限性[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淑娟;徐麟;;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与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重读董必武《论加强人民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葛洪义;;司法活动的性质与法治——司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武延平;;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制度 进一步加强人民法治的力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4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5 洪海波;夏群佩;;接近正义:构建诉调衔接的司法确认机制——以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娟;;环境纠纷行政性ADR机制的构建[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宋涛;;诚信——律师事业健康发展之本[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吕良彪;;和谐社会构建中律师的价值与使命[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熊明华;;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A];湖南省第十届公安理论研讨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课题论文集[C];2008年
10 朱萌;;环境侵权救济方式的完善——民事公力救济的完善[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红阳 赵红旗;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衔接[N];法制日报;2007年
2 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 孙保忠;加强多元调解衔接配合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唐俊文;“三调联动”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N];法治快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旭;诉前调解 科学配置“纠纷解决资源”[N];四川日报;2010年
5 阮占江;法律议案增多传递的法治信息[N];法制日报;2006年
6 刁志华 王小新;人民调解制度对当代纠纷解决的影响[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啸飞;“三位一体”调解 干戈化为玉帛[N];秦皇岛日报;2006年
8 韩立;深化调解体系建设现场会召开[N];邯郸日报;2008年
9 记者 尹雪梅;北京:工商司法联手化解合同纠纷[N];工人日报;2010年
10 本报评论员 黄哲雯;寻求化解纠纷的多元路径[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淑荣;论法官职业伦理[D];吉林大学;2007年
2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3 崔洁;刑事证据法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倪静;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外解决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杨宗仁;论法官独立[D];吉林大学;2004年
7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王欢;行政解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田心则;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与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敏洁;论美国法院附设ADR[D];武汉大学;2005年
2 刘远雄;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D];武汉大学;2004年
3 曹晓峰;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李银;检察官责任追究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5 丘申长;论人民调解复兴[D];厦门大学;2007年
6 郭兴利;“官告民”案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岩;人民调解制度重塑[D];山东大学;2005年
8 杜自勤;谈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9 杨博;司法公正的法理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历团结;我国司法改革中的法官独立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3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3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