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及司法权含义之探讨
本文选题:司法 切入点:裁判 出处:《河北法学》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要实现党的十七大为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与要求,就必须理性科学地解读司法及司法权的含义。司法及司法权在国外与国内由于法律传统和制度等因素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理解,但都为我们正确认识司法及司法权提供了必要基础和有益借鉴。司法是诉讼中以终结案件为目的的一系列裁判活动,正是这一系列的裁判行为及裁判结果导致了案件的最终解决。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 for the reform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interpret the meaning of justice and judicial power 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 Judicial and judicial power is understood differently in foreign and domestic countries because of different legal traditions and systems. But they all provide us with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judicial power and judicial power. Justice is a series of adjudicative activities aimed at the termination of cases in litigation. It is this series of adjudication behavior and the result that leads to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the case.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松山;;再论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之非[J];法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清平,段斌;企业会计涉假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闫勇;;公共利益的理性界定及其有效实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张萍;;论大学生现代意识——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高光亮;;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佑标;论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提出及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学君,孟丽宏,何连涛;市场经济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刘文静;论行政法学与行政管理学的互动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宣海林,郑鸣;以法律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必要性[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10 唐北湘;徐昱春;;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理分析与经济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Yu Junping;英汉双语词典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英文)[A];亚洲辞书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黄建武;;苏联法理学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从教材角度的透视[A];《苏联法学对中国法学与法制的影响》学术研讨会、《俄罗斯法制与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剑波;重建经济学的伦理之维[D];复旦大学;2004年
2 罗国良;论证据与定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陈海光;中国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峰;中国诉讼和解制度探析[D];湘潭大学;2004年
2 晏礼蠡;论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杨春禧;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翟东堂;论民事证据证明力[D];河南大学;2001年
5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6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烨;关于拖延仲裁程序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袁承志;净土·君子·女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伍贤华;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卫东;我国检察权的反思与重构——以公诉权为核心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2 周旺生;论法之难行之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3 刘瑞华;司法权的基本特征[J];现代法学;2003年03期
4 张榕,陈朝阳;中国司法能动性的开启及其规制——以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证据规定》为中心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常怡,黄娟;司法裁判供给中的利益衡量:一种诉的利益观[J];中国法学;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裕玲;;浅谈司法行政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J];农场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2 陈宝根;;陈宝根副市长在西安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03期
3 郭俊峰;振奋精神 整合资源 创新方法 努力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能力[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4 孔俊,陈远翔;努力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姜爱东;;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提高司法所建设和工作水平的思考[J];中国司法;2006年05期
6 黄正恒;;努力发挥职能作用 为平安建设添力[J];人民调解;2006年05期
7 于呐洋;;司法部制定意见严查违法违纪法律服务人员[J];人民调解;2006年06期
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司法所工作加强年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15期
9 史璞松;;论民事执行权由司法行政机关主导行使的应然性[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高层信息[J];中国公证;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首佳;;实现依法裁判的途径[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巢文婷;;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3 颜冬秋;;县级党委政法委与司法行政机关合署办公可行性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4 吴伶俐;;智慧的召唤与不可或缺的自知——“能动司法”语境下的法院裁判[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永革;李成;;行政诉讼中超期裁判效力研究[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光武;;息诉止争:律师岗位接访大有作为[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涂青达;;能动语境下诉讼原点的选择——围绕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案裁判悖论的解释与解答而展开[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汪庚云;;推进社会矛盾排查调解机制建设——关于我市社会矛盾大调解的思考[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9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审视与探索——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提出和运用[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袁江华;专业裁判思维的统一[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记者 卢林峰 通讯员 黄瑜蓉;依法裁判与调解相结合 促企业良性竞争互利共赢[N];法治快报;2009年
3 ;法官“逃避裁判义务”怎么办[N];国际商报;2004年
4 卢晶 赵欣;杭州:裁判书不再板着脸[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记者吴兢;北京朝阳区检察院设“专职裁判”[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 李青;不断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N];法制日报;2006年
7 谭满林 廖梅霜;“小调解”促进大稳定[N];湖南日报;2006年
8 司法局局长 吴光烈;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作风建设[N];金华日报;2007年
9 陈颖;州司法局树立司法行政为民服务良好形象[N];楚雄日报(汉);2008年
10 记者 王远征 通讯员 杨文斌;提高公众对裁判结果的认同感[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陈荣卓;“草根”法律服务组织:属性变迁与进路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菁菁;侦查程序诉讼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那淑伟;公证的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淑荣;论法官职业伦理[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果;论死刑正当程序[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董春江;国际服务贸易与中国法律服务市场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朱伟;行政法视野中的律师协会[D];苏州大学;2007年
10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圆;民事诉讼中间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晓霞;裁判文书改革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3 朱家德;中英社区矫正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张书豪;论司法的不确定[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杨鹏;司法裁判效力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6 史谦;论司法裁判审级制度[D];山东大学;2006年
7 陈学权;刑事诉讼中程序裁判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刘星辰;论裁判文书说理[D];吉林大学;2005年
9 夏永全;确认之诉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邓鹏飞;刑事裁判法官反对意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57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