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当代中国司法的性质——以列宁的利益观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03-02 17:01

  本文选题:列宁 切入点:利益观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列宁的利益观不仅科学揭示了利益的本质内涵和基本原则,而且深刻说明了社会主义司法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司法所表现出来的人民性、政治性与社会性,无一不与列宁的利益观有着和谐的对应关系。具言之,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人民性特征,充分体现了列宁利益观中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司法的政治性特征,与列宁强调无产阶级利益的观点不谋而合;司法的社会性特征,与列宁主张的社会发展利益可谓异曲同工。
[Abstract]:Lenin's view of profit not only reveal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basic principle of interest, but also explains the nature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socialist judicature. The people's, political and social nature of the judicial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s a harmon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Lenin's view of interest. It fully embodies Lenin's view of interests, which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ustice, which coincide with Lenin's view of emphasiz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roletariat; 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justice, The interest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dvocated by Lenin can be described as identical.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
【基金】:江苏省2012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传统中国的司法与社会"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XZZ12_0329,项目负责人:陈小洁
【分类号】: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顾培东;;司法能动主义的蕴含[J];法律适用;2010年Z1期

2 何小平;列宁的利益原则纵横谈[J];苏联东欧问题;1990年06期

3 季卫东;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4 苏永钦;飘移在两种司法理念间的司法改革——台湾司法改革的社经背景与法制基础[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晖;;域外司法改革的价值诉求与目标取向——以日本和英国的司法改革为例[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2 韩君玲;;日本法律职业的特点及其改革[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云鹤;;浅议能动司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9期

4 赵学云;刘晓军;;现代司法理念下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从民主和司法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3期

5 胡云腾;袁春湘;;转型中的司法改革与改革中的司法转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霍宪丹;;中国法学教育的反思及定位[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刘拓;韩钰;;2010年度法律方法研究综述[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年00期

8 杨彪;;中国司法改革之挑战、意蕴及反思[J];法律适用;2006年08期

9 邱卫东;韩建国;;原则与实践 论司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10 陶猛;;穿行于事实与法律之间 和谐社会语境下法官内心确信规则之治[J];法律适用;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庆丰;谢锐勤;;互动与博弈:民事调解与能动司法——以城乡二元社会为背景[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杜月秋;;从依法审判到案结事了——对当下中国实用主义司法哲学观的审视[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4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方立新;传统与超越[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何邦武;刑事传闻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刘薇;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凯石;刑法适用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梁三利;法院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雷明贵;法院调解的实践逻辑[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阳珊;集团诉讼引入我国证券群体诉讼可能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晓岚;论刑事审判能动司法与检察监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靖博;司法能动视角下的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辉;量刑制度的改革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7 冉纲瑞;论司法能动注意在我国的适用[D];西北大学;2011年

8 路留超;模范法官评选和法官角色定位[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明全;我国基层的能动司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方亦琼;历史与现实交困中的人民陪审员制度[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范愉;;诉前调解与法院的社会责任 从司法社会化到司法能动主义[J];法律适用;2007年11期

2 潘剑锋;从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看我国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J];法学;2000年08期

3 董玉庭;于逸生;;司法语境下的法律人思维[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寒梅;;浅议死亡赔偿金性质和归属权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徐礼;廖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之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3 王建国;;列宁的司法权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4 叶文会;;刑事悬赏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5 岑果;;推定基础理论研究[J];知识经济;2010年09期

6 苑全耀;崔更国;;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的构想[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肖晋;控辩利益交换:现象与省思——从利益观的视角观察刑事诉讼[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王立平;林志雄;;案例指导制度探析——基于性质和指导性案例效力的角度[J];研究生法学;2009年03期

9 钟文;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杨文革;侦查程序性质浅议[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玲;;论我国重新仲裁的发回根据——以国内法院实践为例[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2 蔡雷;;计算机证据的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计算机安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3 贺恒扬;;论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理解与实践[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王仁法;;略论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艺术[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汪习根;;论和谐司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陈浩铨;;刑事证据一分为三论[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杨浩;伊兵;;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扩大及其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张宏生;;论我国法医体制问题与构建[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常胜 刘素虹;胶州法院“司法实践宣讲团”为企业送法维权[N];青岛日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张宽明;把陈燕萍的好做法落实到司法实践中[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中共锦州市委党校 吴兵;在司法实践中把群众放在心上[N];辽宁日报;2011年

4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我国近代司法实践与问题[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王雪燕 顾权 徐飞;民事推定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本报实习生 蒋昕;以人为本的司法实践[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白水县人民检察院工会主席 高明;浅议风险逮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N];西部法制报;2008年

8 金文;在行动中体现在实践中发扬[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李燕;司法实践中应重视民俗习惯的作用[N];江苏经济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吉斌;解决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仁群;民事执行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津慧;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3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雷建昌;口供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卫跃宁;口供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刘涛;当代中国政法委员会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李奕;法官自由裁量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萨仁;论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凤娟;浅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D];山东大学;2006年

2 滕孝海;贪污贿赂犯罪初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刘文娟;刑事程序法视野中的卧底侦查[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张丹丹;论未决羁押[D];中南大学;2008年

5 韦R,

本文编号:1557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57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