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权:辩护律师和受追诉者双重透视
本文选题:律师会见权 切入点:会见律师权 出处:《扬州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倡导控辩双方平衡、注重保障人权的刑事诉讼理念成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改革发展的方向。现行《刑事诉讼法》以及《律师法》上关于会见权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但法条粗疏而且还存在结构性缺陷,使受刑事追诉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片呼吁声中,新《律师法》完善了关于律师会见权的规定,希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律师“会见难”的问题。这样的规定体现了保障人权的国际司法准则,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难以有效施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本质上是因我国目前的会见权是站在律师的角度来设计的,将律师作为会见权的权利主体来进行表述会见权,这样势必导致以受刑事追诉者为主体的会见权的难以实现。在我国,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受刑事追诉者的会见权都没有完全得到承认,完善受刑事追诉者的会见律师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法治经验,使受刑事追诉者的会见律师权成为受刑事追诉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我国当前有关会见权的立法规定与先进的法治国家、国际相关法律规定之间差距较大,律师会见受刑事追诉者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鉴于此,我国应借鉴法治发达国家有关会见权的一些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参照有关国际公约和国际司法准则,从受刑事追诉者的角度完善律师会见权制度。本文以《律师法》修改为时间点,着手分析侦查阶段的律师“会见难”的现状,深入分析律师“会见难”的原因,并从受刑事追诉者的角度对会见权进行分析论证,最后从受刑事追诉者角度就完善我国会见制度提出建议。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作为职权的律师会见权目前遭遇的困境,首先,论述了《律师法》修改前后的会见权实现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律师会见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会见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会见权作为律师的职权,它的效力不足以对抗作为公权力的侦查权,’从而导致会见难;而且就我国目前法律制度而言,对会见权受到侵犯的救济途径和措施不足。 第三部分是从受刑事追诉者角度去分析会见律师权,首先论述了其会见律师权的理论基础,其次,考察他域法上关于会见律师权的相关规定,从受刑事追诉者获得律师帮助权的角度来分析受刑事追诉者的会见律师权的直接基础。 第四部分是为我国受刑事追诉者会见律师权的实现提出一些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解决措施。结合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外相关立法,并且总结我国在该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笔者拟从立法保障和司法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提出一点建议,以期完善会见权的相关规定,保障受刑事追诉者会见权的实现。使我国的相关法律能够真正实现其作用。 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是对本论文主要观点的总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5.2;D9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飞鹏;;新《律师法》第33条实施中的几个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0年15期
2 王天民;;台湾辩护律师会见权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唐敏讷;;论律师的刑辩权——以“李庄案”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1期
4 高文平;;浅谈我国律师会见权的实现与完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5 石飞鹏;;试析新《律师法》第33条[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8期
6 赵哲;;论律师会见权[J];法制与社会;2008年31期
7 高健云;;新《律师法》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的挑战与应对[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封利强;;会见权及其保障机制研究——重返会见权原点的考察[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01期
9 李永娟;;刑事律师何去何从[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12期
10 黄卓娅;梁霞;;律师会见权难以实现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芬;;浅论刑事侦查程序中律师作用发挥的现状与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栾少湖;耿焰;;从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观看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郭高;;我国刑事检察权的合理配置与完善——经济学分析[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薛培;王波;白文俊;;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适用机制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静;;刑事证据收集的逻辑进程[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7 杝怲夫;;有曑降低本澳刑事kx尙年焌的墜解[A];少年刑事司法制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彭健夫;;香港刑事尙任年龄研究[A];青少年违法及药物滥用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郑青;;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龚恒超;;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外来涉罪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菲 邹伟;行政司法拘留者享通讯会见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袁硕望;“律师的会见权同样是国家公权”[N];岳阳晚报;2010年
3 山西省万荣县政协委员 卫进锋;侦查阶段 律师的会见权很难保障[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陈有西;死刑告知和死囚会见权应予保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5 记者 何沛 通讯员 姜韶光;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律师“阳光会见”试点[N];蚌埠日报;2010年
6 徐德高 陆仲平;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近亲属会见权不容忽视[N];检察日报;2005年
7 杨涛;救济律师的会见权[N];光明日报;2007年
8 张杰;应明确侦查阶段律师的会见权[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杨涛;以公民的名义呼吁救济律师会见权[N];中国保险报;2007年
10 武志成邋陈t,
本文编号:165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5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