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人民如何司法:董必武人民司法观在新中国初期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8-04-01 08:25

  本文选题:董必武 切入点:人民司法 出处:《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摘要】:政法合一的司法模式在新中国初期的司法建设中能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参与司法,并且将司法建设与当时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董必武的人民司法建设蓝图便是在人民与国家的叙事中展开。"人民司法"强调司法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政治理念。建国初期的司法建设以镇反运动为中心,随着国家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人民司法"则以建立各种法庭的形式向社会纵深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司法"建设很好地坚持了司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正是二者的高度结合实现了通过司法建设获取政权建设的最大合理性,完成了各种政治需要,也使人民司法得到社会的认同。
[Abstract]:In the early years of New China, the judicial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politics and law can mobilize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o the maximum extent. Dong Biwu's blueprint of people's judicial construction is launched in the narra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state. "people's judicature" emphasizes that judicial work must adhere to the politics of mass line. Concept.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enter of judicial construction was the town anti-movement. As the national center of gravity shifts to economic construction, "people's justice" advances to society in the form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various courts. In this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justice" has well adhered to the political nature and the people's natur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at realizes the greatest rationality of the political power construction through judicial construction, accomplishes all kinds of political needs, and makes the people's judicature be recognized by the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治国家建设中的司法判例制度研究”子课题“中国历史上司法判例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0JZD0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田;关于我国军事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黄文艺;法律职业话语的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张希坡;废除伪“法统”就是废除以国民党《六法全书》为代表的一切反动法律——兼评对“中共中央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指示”的某些不实之词[J];法学杂志;2005年01期

4 童之伟;;关于更新若干基础性法观念的构想[J];法学评论;2007年02期

5 崔敏;公安机关的角色定位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高新华;走向目的型司法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7 黄文艺;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陈兵;略论公权力设计缺失之主要表现及其应对措施——兼论腐败产生的制度性原因[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田晏;;权利救济·司法理念·公民信访权——对涉诉信访的三维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左卫民,何永军;政法传统与司法理性——以最高法院信访制度为中心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路刚;国家与市场:建国之初经济法制的逻辑[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建民;华北人民政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雷新勇;公共政策的司法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7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远尊;董必武法制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志梅;毛泽东邓小平法制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论;试论董必武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思想[D];中南大学;2005年

4 程诗敏;五四宪法与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孙林;论信访与请愿权[D];清华大学;2006年

7 晏礼蠡;论董必武人民司法理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李晓丹;中共法治理念的变迁与中国法治建设[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卫国;董必武民族法制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戴爱明;刑事诉讼中的疑罪从无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松有;渐进与过渡: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冷思考[J];现代法学;2000年04期

2 张伟仁;;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现代法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编者的话[J];人民司法;1978年01期

2 公丕祥;;董必武司法观探微——纪念董必武同志诞辰120周年[J];人民司法;2006年03期

3 ;《人民司法》一九八○年分类总目录[J];人民司法;1980年12期

4 ;致读者[J];人民司法;1979年01期

5 ;读者·编者[J];人民司法;1980年04期

6 ■■■;期望[J];人民司法;1987年01期

7 宗河;继往开来 努力创新——编辑部为《人民司法》出刊300期举行茶话会[J];人民司法;1989年03期

8 ;欢迎订阅2011年《人民司法》[J];人民司法;2010年22期

9 林杨;;浅议从人民司法到司法为民[J];大陆桥视野;2008年07期

10 ;《人民司法》1991年总目录[J];人民司法;199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闵钐;;董必武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检察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2 李青春;;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当执业行为之规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3 游中川;;提升效率 化解矛盾 论董必武的司法效率理念及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4 曹晓庆;;董必武法学思想的理论个性[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5 蔡欣欣;曹一伟;;用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完善人民法院内部和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6 樊云;李晓菊;;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矛盾化解中的职能作用——以董必武人民司法的法学思想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7 彭光华;;人民司法的摇篮——论中央苏区对人民司法事业的主要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8 张新茂;;浅议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以董必武法学思想为角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9 周东平;沈金;;论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对我国当代司法体制改革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10 周帼;;论董必武的司法公正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光大人民司法传统[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陕西省彬县人民法院院长 田新社;努力做好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的实践者[N];西部法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史法;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永州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慈延年 张演亮;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徐州日报;2010年

5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 耿明生;推进人民司法事业的强大动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彭华;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东营日报;2010年

7 记者 徐光明;始终坚持正确导向 切实增强传播能力 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市中院;全市法院: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雅安日报;2010年

9 徐勇毅;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吉林日报;2010年

10 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 为人民司法[N];西藏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艾佳慧;社会变迁中的法院人事管理[D];北京大学;2008年

2 姚志坚;司法便利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爱军;建国初期刑事诉讼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D];四川大学;2007年

5 丁卫;乡村法治的政法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凌永兴;民事司法改革中的诉讼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凯铨;参与社会管理的法院调解[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海;董必武旧司法人员思想改造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周萍;我国执行机构设置模式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赵永利;近代武汉律师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邹霞虹;法院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趋向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李海涛;论我国民事裁判文书中的说理[D];安徽大学;2006年

6 瞿晓云;中国法官素质问题初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唐莹;民事诉讼审理期限制度分析[D];河南大学;2008年

8 刘煜姗;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机构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蒋晴;涉诉信访的成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张贯修;量刑程序性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4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694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