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化博弈看“司法裁判”的本质和完善——行为策略实验的视角
本文选题:司法裁判 切入点:公平 出处:《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02期
【摘要】:双方合作博弈所证明的最佳行为策略是"一报还一报"。这种具备合作与惩罚的善良策略也符合最基本意义上的公平。从这个角度看,司法的本质就是公平的第三方惩罚或裁判,是"一报还一报"的高级版本,是人类合作公平的体现。本文尝试从司法产生的情境基础进行研究,首先探讨"双方合作博弈"的情境,推导出双方博弈的最佳策略模式是"一报还一报"。其次,进而推导出"第三方裁判"是大规模合作博弈的最佳或较优的群体策略,是"一报还一报"的升级版。最后,对于"第三方裁判"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最重要的缺陷进行研究,并探讨对该缺陷的解决方式——重返"一报还一报"的惩罚、监督或制衡。
[Abstract]:The best behavior strategy proved by the cooperative game between the two sides is "one reward for another". This kind of good strategy with cooperation and punishment also accords with the most basic sense of fairness.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essence of justice is fair third party punishment or judgment. It is an advanced version of "one newspaper for one newspaper",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cooperation fairness.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situation basis of judicature, and first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cooperative game between two sides". It is deduced that the best strategy model of game between two parties is "one report and one newspaper". Secondly, it is deduced that "third party referee" is the best or better group strategy of large-scale cooperative game, and it is an upgraded version of "one newspaper for one newspap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ost important defect that may appear in the practice of "third party referee", and probes into the way to solve this defect, that is, to return to punishment, supervision or checks and balances.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YJC820055)《司法公正之行为实验研究》 福建省软科学项目《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之实证研究——调查与行为实验的方法》(项目编号:2014R0085) 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课题《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720171006);”
【分类号】:D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艺;;司法裁判与情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龙飞;;司法裁判与公众情感[J];社科纵横;2009年02期
3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谢金梅;温珍奎;;关于司法裁判的若干思考[J];法律适用;2011年09期
5 沈福俊;司法裁判改革探析──兼论司法裁判的判例化[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蒋玮;;司法裁判的情感之维[J];新西部(理论版);2014年01期
7 李超峰;徐媛媛;;司法裁判基本问题的法理认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蒋亚东,贺日开;略论司法裁判的执行[J];河北法学;2000年03期
9 张卫平;足球裁判与司法裁判[J];中国律师;2002年09期
10 汪建成;从足球裁判到司法裁判的联想[J];中国律师;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2 王松;;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费长城;袁泉;;社会转型中的司法裁判公信表达——以道德的合理引入为进路[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王首佳;;实现依法裁判的途径[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郭百顺;;从形式到实质:论刑事判决的合情理性[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沈海风;;司法裁判价值合理性及其实现方式[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彭浩;;社会风险评估纳入司法决策机制的路径选择——基于社会风险预期对司法裁判反向作用的考察[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觐;;南宋民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基于《名公书判清明集》遗嘱案件的考察[A];2013年第七届法律文化全国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南商学院法学院 胡君;司法裁判正当性的法理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庚向荣;说理是司法裁判文书的生命[N];法制日报;2013年
3 河南省开封县人民法院院长 李鸿彬;切实发挥司法裁判的引导作用[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石家庄铁道大学 张智远 石家庄经济学院 何昌;基于后果论的司法裁判:原则与方法[N];光明日报;2013年
5 苏亚江;司法裁判不应向“闹访”低头[N];检察日报;2013年
6 汤庆明;民意与司法裁判的冲突及应对[N];江苏经济报;2014年
7 张高翔;司法裁判中的公共政策意识[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河南 徐爱民 法官;司法裁判要扶持更多见义勇为的善意[N];法制日报;2009年
9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 陈红;司法裁判要充分考量民意[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古风听竹;法学家不宜介入未生效裁判论辩[N];法制生活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柳;司法裁判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崔军;论司法裁判[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文;司法裁判与社会变迁的互动[D];苏州大学;2006年
2 韦曼辉;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3 裴成君;关于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几点探讨[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4 贾紫轩;司法裁判公信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陈子盼;司法裁判中法律形式主义的运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6 姬超凡;当代中国司法裁判中的当事人因素[D];西北政法大学;2016年
7 周驰胜;脆弱的正义:基于被告相貌对法官判案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强;司法裁判与修辞论证[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高晶晶;我国司法裁判的民意基础[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10 梅泽杰;中国司法裁判中的情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0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0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