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两大法系检察理论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2 22:02

  本文选题:检察官 + 检察权 ; 参考:《天府新论》2012年02期


【摘要】:十三世纪,"检察官"一词在法国出现。自检察官诞生之初,便有行政官、司法官、"双重官员"身份之争;检察权的性质也有行政权、司法权、双重属性的复合权力之争。随着检察制度的发展,两大法系的检察权学说与制度有相互借鉴、靠拢的趋势,均承认其双重属性,并在法定主义原则下界定检察权范围,设计对其监督的制度。
[Abstract]:In thirteenth Century, the word "prosecutor" appeared in Fr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birth of the prosecutor, there was a dispute between the executive officer, the judicial officer and the "double official". The nature of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also had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judicial power and the dual power of the complex pow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curatorial system, the theory and system of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of the two legal systems were drawn from each other and drew close to each other. All of them recognize their dual attributes, and define the scope of procuratorial power under the principle of legalism, and design a system of supervision.

【作者单位】: 金堂县人民检察院;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
【基金】:200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课题《检察学的理论体系》阶段性成果(编号:[G]2007A01)
【分类号】:D91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顺来;刘勇;;两大法系国家检察官公诉权的比较及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肖刚,张慧;论刑事自诉案件范围的不足与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陈黎;法院变更指控罪名新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宋英辉,李哲;直接、言词原则与传闻证据规则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5 刘根菊,刘少军;法国民事原告人制度评价与借鉴——兼论我国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6 杨亚非;我国检察机关是合格的法律监督主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周湘雄;;中国刑事鉴定程序改革浅论[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8 潘金贵;刑事预审程序特征的比较法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杨亚非;法官与法律的完善和实施——以民事审判监督为例的观念、价值和技术分析[J];当代法学;2004年06期

10 李昌林;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J];中国司法;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徐赫喃;刑事诉讼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小玲;刑事诉讼客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赵永红;刑事程序性裁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黄文;刑事诉审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张步文;侦查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涛;侦查程序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赵永红;检察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王霁虹;中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王红;论我国高等法律教育在新世纪的改革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李凤梅;论法律的确定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李翊;刑事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晏丽君;鉴定结论的审查与认定[D];湘潭大学;2002年

8 邱景辉;检察权的功能更新[D];厦门大学;2002年

9 龙小素;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杨忠平;完善我国检察解释的法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毅;;检察权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返回检察理论研究的始点[J];政法论坛;2008年03期

2 沙中心;;检察权与检察改革法理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3 田先纲;;我国检察官的性质、职业特点及其职权配置的再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王凤光;;析我国检察权的优化配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长春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检察机关应对入世问题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许尚金;检察权定位问题的思考[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7 莫湘益;“司法”之概念辨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1期

8 石少侠;检察理论研究应当澄清的几个问题[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石世安;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置的法理基础及现实需要[J];检察实践;2004年04期

10 邾茂林;;“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的博弈分析[J];中国检察官;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新潮;;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熊皓;勾香华;;我国检察权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陈宪华;;检察权能与职能机构改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4 钟长鸣;;建立检察权配置之差序结构模式初探[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徐荣生;;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刘莉芬;;试论我国检察权配置的现状与优化构想[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李明键;;检察权构成的优化配置初探[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郑在义;刘辉;;民事检察权保障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苏琳伟;;我国检察权配置体系探微——以二人办案机制为切入点[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林培芬;杜国强;;检察权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及其完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让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胡宗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检察权配置[N];光明日报;2008年

3 张智辉;检察权的基本内容[N];检察日报;2004年

4 冯仁强;理解检察权之关键:法律监督概念分广狭[N];检察日报;2004年

5 蒋德海;关注检察权的宪法定位[N];解放日报;2004年

6 ;要确保检察权的正确行使[N];检察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徐盈雁;强化自身监督 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N];检察日报;2010年

8 黄云龙;正确行使检察权必须强化办案监督[N];检察日报;2003年

9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师,法学博士 王静;拓展检察权内部监督领域[N];检察日报;2008年

10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旭;强化自身监督 确保检察权正确行使[N];检察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文彤;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徐静磊;论检察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张学武;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刘清生;近代中国检察权配置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徐军;检察监督与公诉职能关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涛;从督察院到监察厅[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智威;论检察权的属性—中国法治进程中的观察与思考[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2 赵永红;检察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孟德平;检察权的属性与制约[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乔亦丹;对中国检察权的定位[D];郑州大学;2004年

5 龙小素;论检察权的定位与行使[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于思斯;浅析台湾地区特别侦查组制度[D];山东大学;2011年

7 邱景辉;检察权的功能更新[D];厦门大学;2002年

8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赤列晋美;论检察权的定位及检察机制的改革与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张维晓;论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制度安排[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89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789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