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撤回公诉问题评析

发布时间:2018-04-25 21:35

  本文选题:撤回公诉 + 证据不足 ; 参考:《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摘要】:立法没有规定撤回公诉制度,但司法解释对这一制度予以了规定。司法实践中,撤回公诉的主要原因来自证据方面,公诉证据标准难以精确把握、实质性公诉审查缺位、案外因素影响起诉决定等因素会导致少数已诉案件无法定罪。刑诉法修改后,控辩对抗的增强、证人出庭力度的加大、非法证据的排除等变化也增加了案件处理的变数。诉讼经济、传统文化、考评机制等原因,又使得一定时期内不可能用无罪判决来处理全部无法定罪的案件,而只能以撤回起诉作为并行方式。对撤回公诉予以程序规则,是检察机关有效应对质疑的重要路径。
[Abstract]:The legislation does not provide for the withdrawal of the public prosecution system, but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provides for this system.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main reasons for withdrawing public prosecution come from the evidence, the standard of evidence of public prosecution is difficult to grasp accurately, the substantive public prosecution review is absent, and factors such as factors outside the case affect the decision of prosecution will lead to a small number of indicted cases can not be convicted.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Law, the increase of prosecution and defense confrontation, the increase of witnesses' appearance in court and the exclusion of illegal evidence also increase the variables of case handling. For reasons such as litigation economy,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ppraisal mechanism, it is impossible to deal with all the cases that can not be convicted by acquittal in a certain period, but only by withdrawing the prosecution as a parallel way. I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rocuratorial organs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研究》(编号为GJ2011C06)最终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5.2;D92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忠;刘莹;;论撤回公诉的司法误区与立法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熊秋红;对刑事证明标准的思考——以刑事证明中的可能性和确定性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3 丁玉明;;刑事不起诉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师;2007年09期

4 刘继国;刑事诉讼中撤回公诉问题研究[J];人民检察;2004年01期

5 王昕;黄维智;廖耘平;;从撤回起诉的实际状态透视公诉条件的形成[J];人民检察;2010年02期

6 沈德咏;江显和;;对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再探讨[J];人民司法;2009年05期

7 陈瑞华;;留有余地的判决——一种值得反思的司法裁判方式[J];法学论坛;2010年04期

8 黄太云;;刑事诉讼法修改释义[J];人民检察;2012年08期

9 陈永生;;冤案的成因与制度防范——以赵作海案件为样本的分析[J];政法论坛;2011年06期

10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关于撤诉案件和无罪判决案件的调查报告[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海燕;张小玲;;刑事诉讼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刘少军;蒋鹏飞;;刑事诉讼中司法权力与诉讼权利关系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王圣扬,李生斌;中外公诉裁量制度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孙洪坤;沉默权的代价[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刘少军,蒋鹏飞;关于刑事案件卷宗改革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刘大元;;试论正当防卫辩护的举证责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周阿红;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保障体系的路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莫湘益;论附带民事赔偿范围的扩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利兆;;从刑事和解视角对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审视[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杨平;罗浩海;;相对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云平;任海新;;完善自侦工作监督制约机制的思考[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尹畅;;试论刑事二审抗诉监督的难点及创新监督工作考核评价机制的实现路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吴延溢;;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8 赵中颉;蔡斐;;以专业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三位一体”框架的构建[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9 戴小明;;论司法独立及其制度保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10 郑青;;论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与充分保障——以人权保障意识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健;论法官的主体性[D];复旦大学;2011年

3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U,

本文编号:1803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803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