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下级法院的职权配置——以四级法院职能定位为视角
本文选题:下级法院 + 最高法院 ; 参考:《法律适用》2012年08期
【摘要】:正职权配置是司法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上下级法院的职权配置问题。从改革路径上看,只有明确职能定位,才能精确配置权力。目前,我国共有3115个基层法院、408个中级法院、32个高级法院和1个最高法院。上下级法院之间,除了审判业务上的监督指导关系、执行工作上的统一管理关系,尚存在司法政务、司法人事、司法保障、审判管理、教育培训、司法统计、司法警察、司法协助、档案
[Abstract]:The allocation of power is the core of judicial reform.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power allocation of the higher and lower courts. From the reform path, only a clear functional positioning, can the accurate allocation of power. At present, there are 3115 basic courts and 408 intermediate courts, 32 high courts and 1 supreme court in our country. Between the higher and lower courts, in addi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of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in the judicial business and the unified management of the execution work, there are still judicial affairs, judicial personnel, judicial security, trial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judicial statistics, judicial police, Mutual legal assistance, archives
【作者单位】: 最高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静尧;司法独立结构分析与司法改革[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2 赵小军,赵化宇;关于实现我国高院跨区设置、法院垂直管理暨三审终审制度之构想[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3 傅郁林;论民事上诉程序的功能与结构——比较法视野下的二审上诉模式[J];法学评论;2005年04期
4 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5 廖中洪;“垂直领导”:法院体制改革的重大误区[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文翠;;接近正义寻求和谐:案例指导制度的法哲学之维[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2 俞亮,张驰;民事审级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3 肖建华,陈晓莉;论再审程序的双重制约——我国再审程序改革的整体性思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吴泽勇;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琦;冲突解决的理想性状和目标——对司法正义的一种理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洪浩;杨瑞;;论民事上诉立案的实质性要件──从上诉利益的角度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肖建国;;民事诉讼级别管辖制度的重构[J];法律适用;2007年06期
8 姚莉;;司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9 齐树洁;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兼论民事再审制度之重构[J];法学评论;2004年04期
10 贺日开;司法终局性:我国司法的制度性缺失与完善[J];法学;200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永忠;刑事上诉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廖中洪;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晓薇;民事诉权滥用规制论[D];四川大学;2005年
5 秦宗文;自由心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黎晓武;司法救济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牛振宇;比较与借鉴:刑事第三审程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冯景合;检察权及其独立行使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肖晖;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陈振一;类型与动因: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的机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水清;《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行政诉讼案例对我国法定受案范围的突破[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余同水;论民事二审程序正当化[D];河南大学;2007年
3 高德道;审级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邢立新;论我国民事诉讼终审制度的重构——以三审终审制度为核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刘琳;上诉审制度若干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陈丽琴;论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李良富;刑事审级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毕兵;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辛丰雪;试论我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李晓林;诉讼权的经济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伟,廖永安;论我国民事诉讼一审与上诉审关系之协调与整合[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冯鼎臣;论司法独立[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3 曹建明;加入WTO对中国司法工作的影响及思考[J];法学;2001年06期
4 江伟,廖永安;论审判独立的制度保障及其与审判监督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杨加明,张明乃,谢校初;构建中国的司法独立[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齐树洁;构建我国三审终审制的思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齐树洁;英国民事上诉制度改革及其借鉴意义[J];金陵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8 黄松有;事实认定权:模式的选择与建构[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9 俞亮,张驰;我国民事审级制度的重塑[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10 许尚豪;论我国民事诉讼第三审制度之构建[J];法学论坛;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斌;;网评法院:畅通社情民意的网络快车——河南高院创新机制推进阳光司法纪实[J];中国审判;2010年11期
2 张召国;;监督与支持同在 责任与期望并存——全国人大代表盛赞最高法院办理代表建议工作[J];中国审判;2010年11期
3 康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定位、价值与功能[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4 唐大瑜;薛梅;;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5 陈玲平;;美国的司法独立之路[J];科学大观园;2011年16期
6 颜廷;;司法最低限度主义——评桑斯坦的《就事论事——美国最高法院的司法最低限度主义》[J];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高远;;上海法院探索解决执行难取得新成效[J];上海人大月刊;2011年09期
8 景汉朝;;从法院的“围城”说起[J];法制资讯;2011年07期
9 侯猛;;最高法院访民的心态与表达[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10 吕芳;;中国法院10年(2000~2010年)法律适用问题探讨[J];法学;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贺卫方;;司法改革中的上下级法院关系[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柴建国;;关于人民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4 宋炉安;;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发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蔡欣欣;曹一伟;;用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完善人民法院内部和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6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谢锐勤;李萌子;;需求与回应:转型社会背景下的最高人民法院——从1980-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蒋明军;;董必武法院内部监督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9 魏俊哲;;审级关系行政化之批判[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10 周道鸾;;董老积极开拓党领导创建的中央苏区的司法工作[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 飞;“报告”不再搞“全家福”[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张玉录;最高法院门前为何上访不断[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家弘;谈最高法院的定位[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黎 虹;报告作得好是因为工作做得好[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本报评论员;大力抓好最高法院的自身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杨涛;“个案请示”应当法制化[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陈永辉;肖扬看望任建新郑天翔罗豪才[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程 鹏 罗书臻 黎 虹 贺 非;代表委员热评最高法院工作报告[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段艾生 谭建国;最高法院征求我省意见[N];山西日报;2000年
10 记者 鲍雷 刘玉民;打通上下级法院法官流动管道[N];人民法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波军;F高级法院:司法运作与国家治理的嬗变[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能宝;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目标与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吕芳;中国法院文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李妍;中美民事上诉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胡伟良;两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车传波;正当程序论—以中国司法改革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梁三利;法院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禄;最高法院功能之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温腾飞;英国宪政改革中的最高法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杨斌;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陈晓娣;刑事审级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沈莉波;论有限三审终审制度的构建[D];苏州大学;2005年
6 陈绍榕;论法院在疑难案件中填补法律漏洞的权限分配[D];厦门大学;2007年
7 谭智崇;民事再审管辖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8 冯丹;法制、人权、宪政[D];苏州大学;2006年
9 赵韦康;中美法官制度比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10 米多;论我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理论与现实[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1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2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