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民事检察调解——法律监督中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23 11:48

  本文选题:民事检察 + 替代性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当今社会矛盾日趋多元化,单一的纠纷解决机制已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成为司法的重要路径。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将"检调对接"纳入社会大调解格局,在履行对法院民事审判权监督的同时,积极参与民事纠纷的化解,促进社会和谐,体现法律监督中的公共服务职能。然而,民事审判检察监督中引入调解、和解却缺乏法律的具体规定。它是否属于法律监督权范畴?如果不是,那这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的运用会不会弱化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权的监督?民事检察调解是否会损害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及胜诉方的合法权益?以上问题均需在理论上进一步厘清。立足于民事检察调解的现实价值可知,在尊重私法自治、契约自由的基础上,法律监督与替代性纠纷解决及法院裁判的既判力是可以兼容的。民事检察调解应遵循自愿和尊重当事人处分权原则、衡平原则、效率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界定民事检察调解的范围和模式对司法实践与民事诉讼立法有所裨益。
[Abstract]:Nowadays,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the singl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reality, and the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metho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h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he procuratorial organ, as the legal supervision organ, should bring the "docking of the procurator" into the pattern of social mediation,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solution of civil disputes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while performing the supervision over the civil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 Embody the public service function in the legal supervision. However, medi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of civil trials, but reconciliation lacks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law. Does it belong to the scope of legal supervision? If not, will the use of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methods weaken the supervision of civil jurisdiction by procuratorial authorities? Will civil prosecution mediation impair the res judicata of the court and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uccessful parties? All the above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clarified in theory. Based on the practical value of civil procuratorial media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the autonomy of private law and the freedom of contract, legal supervision is compatible with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nd the res judicata of court decision. Civil procuratorial mediatio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voluntary and respecting the parties' right to dispose, balance principle, efficiency principle and due process principle. Defining the scope and mode of civil procuratorial mediation is beneficial to judicial practice and civil litigation legislation.
【作者单位】: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
【基金】:浙江工商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2010年度重大基金项目(2010A004)
【分类号】:D926.3;D92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恒强;陆春镁;;重构我国法院外ADR的基本思路与设想——从现实解纷的角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2 俞惠斌;;示范诉讼的价值再塑与实践考察[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3 翟云岭;刘耀东;;比较法视野下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悬赏广告规定之质疑[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4 郭丹;;证券集团诉讼在中国的制度价值——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的悖论[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5 孙青平;;美国证券民事诉权制度的发展及对我国影响[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6 胡永庆;证券欺诈民事赔偿案件中集团诉讼模式之构建[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7 陈巍;;欧洲群体诉讼机制介评[J];比较法研究;2008年03期

8 邱星美;;当代调解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9 李政;;中国特色的调解制度研究——基于美国调解程序和效力的启发[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10 吴如巧;;分工协作:民事诉讼证据收集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定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勇;;环保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诉辨析[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邱阳平;唐佩莹;;游离在司法救济边缘的环境公益诉讼——以诉讼主体与诉讼模式为视角[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杨晓玲;;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中的保障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蔡从燕;罗曙光;;民事司法改革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想引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张爱云;;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徐秉晖;论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元聪;外部性问题解决的经济法进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肖文斌;律师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文祥;群体性消费纠纷的诉讼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崇华;人民法院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严李莉;建设工程款优先权问题探讨[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纠纷解决机制及其“多元化”与“替代性”之辨析[J];法学杂志;2009年11期

2 蔡巍;论民事检察权的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童倩;;我国ADR的法律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4 李明;试论民事检察制度之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沈翔;试论民事检察制度之完善[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6 项金桥;;民事检察司法弹劾权的构想[J];学习月刊;2008年08期

7 齐树洁;;纠纷解决机制的演变与ADR的发展[J];福建法学;2002年01期

8 李涛;;和谐社会纠纷解决路径之探析[J];科技信息;2010年28期

9 邹建章;论民事检察监督法律关系[J];中国法学;1997年06期

10 赵许明;美国民事检察诉讼制度及其价值分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中的若干证据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喻晓川;;民事检察和解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思考[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林明枢;;激昂凝重中的法律监督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赵刚;刘淑媛;;服判息诉是民事检察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钱翠华;;知识产权民事审判权滥用的公平矫正——公正视野下法官品德对专利民事审判权的影响[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6 肖小玉;曾小玲;吴欢强;;基于Alternative Tourism概念综述的替代性旅游发展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7 汪闻锋;;民事检察促成抗诉案件调解结案工作机制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屠晓景;;论法律监督权制约机制的改革与完善[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周民庭;;论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10 邱生权;戎老虎;张艳斐;;和谐社会下的民事检察执行和解探析[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晓鹏;我国正推动建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日报;2008年

2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黄旭;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忠言;苏州创新涉台纠纷解决机制[N];江苏法制报;2009年

4 记者 马珉璐;协商性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市举行[N];廊坊日报;2009年

5 本报通讯员 何南杰 本报记者 郭晓宇;构建多元化涉军纠纷解决机制[N];法制日报;2010年

6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人民法院 闫振东;和谐语境下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记者 沈刚;上海世博法庭全天候运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台湾地区“司法官训练所”所长 林辉煌;疏减讼源与精致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吕坤良 本报实习生 赵彦杰;多元架构:和而不同谱交响[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蒋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现状与路径选择[N];法治快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松有;民事审判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2 王学成;民事检察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3 任文松;法律监督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马国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纠纷解决机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卓;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D];吉林大学;2006年

6 罗国忠;初中生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方式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刘平养;自然资本的替代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连峻峰;我国检察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颜t,

本文编号:1924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24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