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民事检察监督案件受理问题刍议

发布时间:2018-05-23 16:26

  本文选题:民事检察 + 受理 ; 参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摘要】:为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取消了立案环节,民事监督案件的程序源头由民事检察部门转移到控告检察部门。受理不同于信访,应从来信来访源头区分民事监督案件和信访案件,同时,受理条件受法定情形限制。受理审查需遵守法定的程序规范,原则上,以形式审查为主,对于特殊情形的判断,如一审生效案件是否存在可以受理的例外情形、再审裁判是否确有明显错误等仍需作进一步核实。受理应遵循监督一次性原则,但适用时应注意:监督一次性原则针对的是案件而不是当事人;针对的是当事人申请的情形,而不是检察机关的依职权监督。受理环节中应注意内外部关系的处理,避免强调配合所导致的制约功能异化。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of procuratorial organ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handling cases, the rules for Supervision of Civil Proceedings of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n trial) have abolished the filing link, and the procedure of civil supervision cases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the civil procuratorial department to the prosecution department. Different from letters and visits, it is necessary to distinguish civil supervision cases from letter and visit cases from the source of letters and vis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ditions of acceptance are limited by legal circumstances. The examination of admissibility shall comply with the statutory procedural norms. In principle, it should be based on formal examination. The judgment on special circumstances, such as whether there are any exceptions that can be accepted in a case of first instance entry into force, It is necessary to verify whether there is any obvious error in the retrial judgment. Admissibilit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one-off supervision, bu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inciple of one-off supervision is aimed at cases rather than the parties concerned; it is directed at the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ties, not the supervision by the procuratorial organs ex officio.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handling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accepting and avoiding the dissimilation of restricting function caused by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检察官学院;
【分类号】:D925.1;D9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海;民事检察听证制度初探[J];人民检察;2002年09期

2 高扬捷;试论民事检察业务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伍治良,王海斌;民事检察证据理念定位及其实践[J];人民检察;2003年12期

4 刘恒;民事检察中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J];理论探索;2005年04期

5 王晓;任文松;;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现状及完善建议[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卫东;周涛;;“五项机制”做好民事检察和解工作[J];中国检察官;2007年12期

7 杨晓燕;;论“新的证据”在民事检察工作中的适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8 王志坤;黄笔镜;;民事检察的面相——一个研究性述评[J];法学家;2010年03期

9 邹俊豪;钟天海;;民事检察调解工作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10 王春慧;;论民事检察调解[J];人民检察;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喻晓川;;民事检察和解的理论分析及制度构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思考[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刘辉;郑在义;;民事检察中的若干证据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宋海;;法治思维与民事检察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C];2013年

4 汪闻锋;;民事检察促成抗诉案件调解结案工作机制构建[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辉 通讯员 蔡秀珍;江西将建立民事检察人才库[N];法制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志宇;军内民事检察工作正式启动[N];法制日报;2005年

3 李学勇;军内民事检察工作正式启动[N];解放军报;2005年

4 周芳;开展军内民事检察 维护部队安全稳定[N];检察日报;2005年

5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 孙加瑞;完善民事检察制度需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N];检察日报;2011年

6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检察院副检察长 潘申明;从三个层面推动民事检察转型升级[N];检察日报;2014年

7 记者 王敏;山东省民事检察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东营日报;2011年

8 雷万亚;完善民事检察乃强化法律监督应有之义[N];检察日报;2007年

9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肖中扬;民事检察:厘清监督理念 改进监督方式[N];检察日报;2013年

10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厅检察员 孙加瑞;我国民事检察的制度改革与重建[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富强;论我国民事检察建议的运行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厉琪;论我国的民事检察抗诉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施建清;民事检察的权能及运作方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曹文海;民事检察听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张征;民事检察职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谌建华;论我国民事检察建议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2年

7 赖臣;论民事检察建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8 姚莲;论民事检察办案规则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吕琪;民事检察调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10 石威;论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5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25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4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