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诉讼活动中设立人民陪审团制度的思考
本文选题:陪审制度 + 人民陪审员制度 ; 参考:《河北法学》2012年11期
【摘要】:现代陪审制度是司法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审判活动的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其有助于保障法律有效实施。通过对我国现行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分析,揭示其目前存在诸如立法上的不足、专职陪审现象、陪而不审、审而不议、不能切实有效发挥作用等问题。同时以美国、日本为例,比较考察域外陪审制度,借鉴域外有益做法,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主张设立人民陪审团制度,可以有效强化司法裁判中事实认定的正当性和可接受性,真正实现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Abstract]:The modern jury system is a system in which the judiciary absorbs ordinary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judicial activ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a country's political democracy in social life and helps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eople's jury system in Chin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ficiency of legislation, the phenomenon of full-time jury, the absence of trial, trial without discussion, and the failure to play its role effectively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xtraterritorial jury system, draws lessons from the beneficial practices outside the country, and advoc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in the light of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legal construction. It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legitimacy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facts in judicial adjudication, realize judicial democracy, promote judicial justice and enhance judicial credi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顾永忠,薛峰,张朝霞;日本近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中心赴日考察报告[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李少平;郝银钟;;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调查报告[J];法律适用;2007年04期
3 安东;;推进公民有序参与 提升执政水平思考[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4 潘小军;;陪审制的价值基础[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5 武建敏;;司法公信力的判例法立场[J];河北法学;2011年03期
6 崔竹;;日本陪审制重建之探究[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7 汤维建;;英美陪审团制度的价值论争——兼议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造[J];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江国华;余建;;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河南“人民陪审团”改革为线索[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新举措及其评价[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琳;;论香港陪审制度的“公共领域”属性及其对内地的启示[J];研究生法学;2012年01期
2 顾永忠;关于兼职律师制度存废之我见[J];中国司法;2005年04期
3 郭松;;庭前公诉案卷移送制度改革新论——以庭审实质化为中心的讨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徐清宇;周永军;;当今我国司法权威的缺失反省及重塑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4期
5 徐莉;;日本刑事程序中国民参与司法制度的反思与借鉴[J];法学杂志;2011年02期
6 徐鹤喃;郭云忠;;刑事司法中的犹豫——兼谈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发展[J];法学家;2006年06期
7 韩红兴;;我国刑事公诉审查程序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家;2011年02期
8 王健;;有关司法公正的几点认识[J];法治论坛;2010年02期
9 高霞;;浅论“廉明”是法官职业道德的关键[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10 倪云;;严格司法程序 提升司法公信力[J];法制与社会;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庆新;刘达文;娄必县;;从身份出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以某中级法院辖区陪审员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海平;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影;中国警察刑事职权配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韩红兴;刑事公诉案件庭前程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6 李莉;刑事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王守宽;公正与效率视野下的我国刑侦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曙;刑事司法公正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谢小剑;公诉权制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李昌盛;论对抗式刑事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正喜;《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2 颜君萍;我国量刑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伟宗;我国执行威慑机制之现状与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曹娟;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司法现状及其完善[D];山东大学;2010年
5 贾林雪;论我国指定辩护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明;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7 岳喜欢;陪审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郁宏辉;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彦平;试论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杨光远;最高人民法院公信力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陪审制度研究"课题组;;中国陪审制度研究——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陪审工作为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周莳文;黎建辉;;英美陪审制度的功能比较与借鉴[J];法律适用;2006年07期
3 江国华;;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4 赵宇红;;陪审团审判在美国和香港的运作[J];法学家;1998年06期
5 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J];法学家;1999年03期
6 肖扬;;当代法律制度[J];法学家;1999年06期
7 夏菁;;完善陪审制度,实现司法民主[J];法学家;2005年04期
8 张卫平;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两种诉讼体制的比较分析(下)[J];法学评论;1996年05期
9 周永坤;人民陪审员不宜精英化[J];法学;2005年10期
10 汪建成;;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J];法学;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高一飞;[N];东方早报;2009年
2 记者 谢贤伟 通讯员 简三景 刘荫花;[N];福建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朱晓露 本报通讯员 中法宣;[N];南京日报;2010年
4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江国华;[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宝辉;;比较我国陪审员制度与美国陪审团制度[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4期
2 侯明;;国外陪审制度的发展与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高一飞;陪审制度背后的政治伦理——中美陪审制的比较[J];民主与科学;2005年05期
4 彭海青;;21世纪域外陪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司法;2011年05期
5 刘德兴;;人民陪审制度:历史、现状及其完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晨霁;;我国陪审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7 夏庆山;陪审制度在中国与美国的运作[J];山东审判;2005年04期
8 汤维建;;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的评析和完善建议[J];政治与法律;2011年03期
9 肖铃;韩一衍;;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废止[J];理论导刊;2009年04期
10 李玉华;;中国陪审制度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司法;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仍需完善[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王策;邹立言;;试论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王际民;;浅谈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力;宋佳;;人民监督员制度之法律化与规范化——以《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修订为契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5 刘飞侠;刘丽;;探析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6 王雅琴;;人民法院应对群体性纠纷的若干理性思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倪培兴;;中国的司法民主建设与人民监督员制度[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常艳;;对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9 王胜国;;董老“人民司法”思想与新中国的司法制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傅贤国;;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本报记者;陪审制度探路:既“陪”且“审”[N];四川日报;2008年
2 浙江省宁海县人民陪审员 方雷邋江西省赣县人民陪审员 邱旭东 河南省兰考县人民陪审员 薛艳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人民陪审员 姚兵 山东省五莲县人民陪审员 张玉军;人民陪审员看陪审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杨军;民事执行程序中应引入人民陪审员制度[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浙江省检察院 王水明;中西方陪审制度异同[N];检察日报;2008年
5 唐彬;陪审制度改革值得赞赏[N];东莞日报;2008年
6 戴娟;我国陪审制度在立法上的完善构想[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吴学安;陪审制度改革之路该如何走?[N];工人日报;2006年
8 吴学安;陪审制度改革之路如何走[N];学习时报;2006年
9 程计山;应由人大对陪审员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N];检察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黎品玉 通讯员 骆金盛;落实陪审制度 促进司法公正[N];法治快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吕洪民;中国陪审制度的困境与重生[D];吉林大学;2011年
5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6 曹永军;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景辉;论司法民主[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浩;清末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任蓉;陪审团审判机理与实效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超燕;我国陪审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洪北;论陪审制度及其改革[D];安徽大学;2003年
3 陈若凡;浅析刑事陪审制度[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胡国栋;陪审制度价值论[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颜景霞;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樊罡;陪审制度之法理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刘锦寰;论刑事陪审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刘涛;我国民事诉讼陪审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杨乐;人民陪审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靖远;论我国的陪审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1930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3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