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潜规则:人民陪审员制度司法功能的运行障碍
本文选题:人民陪审员 + 司法民主 ; 参考:《法学》2013年09期
【摘要】:陪审制的政治功能只能依赖于其司法功能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出来。司法潜规则有效地抑制了人民陪审员审判职能的发挥,使我国陪审制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作用,"陪而不审"成为一种常态。司法潜规则追求审判的准确性来表达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集中于维护法官审判权;人民陪审员以公民参与审判的方式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着力点"是分割法官审判权。两种着力点呈现出两种不同层面的价值体系,在信任缺失的社会人文环境下,人民陪审员的象征价值成为了公众可以接受的司法状态。消解司法潜规则,改进人民陪审员参审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的有效方法,是重新设计陪审员选任方式,缩小陪审案件的范围,明确陪审案件中法官的责任标准,规制陪审员的合议细则,划分陪审员票权比重。
[Abstract]: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jury system can only be brought into play by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its judicial function. Judicial latent rules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function of people's jurors' trial, and make the formal meaning of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more than the actual function, and "accompany but not try" becomes a kind of normal state. The judicial latent rules pursue the accuracy of trial to express the justice of the judicature, the "focus" is to protect the judge's judicial power, and the people's jurors embody the judicial fairness by the way of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the trial, and the "focus" is to divide the judge's jurisdiction.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levels of value system in the two emphases. In the social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of lack of trust, the symbolic value of the people's jurors has become a judicial state acceptable to the public. The effective methods of dispelling judicial latent rules,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people's assessors'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perform their duties are to redesign the selection and appointment of jurors, to narrow the scope of jury cases, and to clarify the standards of the judges' responsibilities in jury cases. Regulate the collegial rules of jurors and divide the proportion of jurors' voting rights.
【作者单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杂志社;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敏远;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J];法学研究;1999年04期
2 吴小英;探寻性别关系和性别研究的潜规则——从《父权的式微:江南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性别研究》说起[J];社会学研究;2005年03期
3 刘哲玮;;人民陪审制的现状与未来[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行政学院 谷宇;[N];社会科学报;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张训;;打开刑法之门——评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的学术情怀[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李云波,王彦山;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奚玮;黄海龙;;论被害人参与疑罪不诉程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雍自元;唐胜;;性犯罪被害人司法救助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叶反修;完善陪审制度的心理学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6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7 饶世权;;科学布局产业保护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法律规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璐璐;;“路径依赖”话语下涉诉信访的变革逻辑[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现U,
本文编号:193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3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