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的性质与功能新论
本文选题:陪审 + 陪审指示 ; 参考:《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把陪审定性为司法民主颇值得检讨。双重基本权利属性即获得陪审团审判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和参与陪审团审判为社会民众的一项基本权利,才是陪审的根本性质。在陪审过程中法官须对陪审员作陪审指示,这使得陪审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法治教育过程,陪审的法治教育功能由此产生。此等功能是陪审在今日衰而不败的重要原因。重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最重要的是认识到陪审的双重权利属性和陪审指示的法治教育功能,规定陪审的大众化和个案化而非精英化和任期化,同时引进并规范法官陪审指示制度。
[Abstract]: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jury as judicial democracy is worth reviewing. It is a basic right of the accused and a basic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jury trial to obtain the jury trial,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e jury trial. In the process of jury, the judge must give jury instructions to jurors, which makes the jury process is actually a process of law educa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jury educa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comes into being. These functions ar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jury's failure today. To reconstruct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realize the dual right attribute of jury and the function of legal education of jury instruction, and to stipula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jury instead of elite and term of off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jury system.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转型期国家司法哲学、制度和技术研究”(项目号2011SHKXZD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J];法学家;1999年03期
2 刘武俊;;影响性诉讼:法治进步的司法引擎——解读2005年度十大影响性诉讼[J];人大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万毅;;侦查讯问程序的批判性重塑[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单林波;;试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再完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4 宋健衡;吴燕;钱婧;;《最蓝的眼睛》中的“恋物”悲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肖莉;宁松;;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权的科学根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刘晴辉;;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7 徐国栋;西方立法思想与立法史略(上)——以自由裁量与严格规则的消长为线索[J];比较法研究;1992年01期
8 张品泽;外国刑事回避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9 聂昭伟;;“治愈”抑或“缓解”: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评析——死刑复核程序功能之不足与补足[J];比较法研究;2008年02期
10 刘根菊;李利君;;刑事简易程序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李辉;;人民陪审员应走向“平民化”——基于对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妍;;军人陪审员制度的实践现状和价值分析——多维视角检视军人陪审员的角色定位[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松元;;转型时期我国特殊群体受教育权保护的初步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萍;;借英美法系陪审制度鉴我国陪审现状[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熊文钊;郑爱林;;行政裁量权的程序控制:以公众参与机制为中心[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房保国;;诉讼法视野下的证据法[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郭金霞;;法庭科学、科技发展与证据法之间的互动[A];证据理论与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金霞;;鉴定结论科学性评判标准研究[A];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汪海燕;刑事诉讼模式的演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述元;论刑事审判监督二重性及制度创新[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曹明睿;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张品泽;人本精神与刑事程序[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斌;论我国量刑程序的相对独立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小虎;行动中的预防性法律: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凌宇;论我国独立量刑程序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贾(?);论当代中国社会团体参与问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智;解决“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王蕊;论信息化对诉讼领域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惠岭;论陪审制度的改革[J];人民司法;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屈效东;边丽娜;;来自宁陵法院陪审工作的调查[J];人大建设;2008年07期
2 王菁;;略论人民陪审员制度[J];江海纵横;2007年01期
3 曹勇;;论完善人民陪审制度[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4 胡彬材;;试析人民陪审员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完善[J];法学家;2000年05期
5 顾秀莲;积极推进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J];中国人大;2005年10期
6 安克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各级法院在行动[J];中国人大;2005年12期
7 徐永其;孔令杰;;新任人民陪审员上岗陪审第一案 金山法院审结一起贩卖毒品案[J];上海人大月刊;2005年06期
8 晓司;;在庄严的审判台上——关注人民陪审员[J];云南支部生活;2008年09期
9 陈统奎;;“海选”人民陪审员[J];南风窗;2008年11期
10 王振;;浅谈人民陪审员制[J];才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德华;;不断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2 胡志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仍需完善[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朱新华;;浅议食品权[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黎尔平;;人权教育:谁去教? 教什么? 如何教?——2007年海峡两岸四地法治教育研讨会述评[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5 王策;邹立言;;试论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际民;;浅谈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程样国;余琼;;加强依法行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高雅;;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反思与重整——以人肉搜索案为视角[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杨蓉;;基本权利体系模型假设——以“隐私权”为范例[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宁立标;;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建民 王军;人民的信任大于天[N];兵团日报(汉);2007年
2 张华雪;青秀法院人民陪审员工作成效显著[N];法治快报;2007年
3 尚修国;人民陪审员不宜参与执行[N];人民代表报;2006年
4 本报评论员;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湖南省安化县人民法院院长 王国保;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作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章琳;建立长效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宋晔;弘扬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方民;从规范选任、管理、使用入手 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王鑫 记者 高云君;记住:人民陪审员就在你身边[N];四川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苏菁 通讯员 徐小艾;16位人民陪审员年均陪审案件61.8件[N];苏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晴辉;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姜昕;公法上比例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钟莉;价值·规则·实践[D];中山大学;2008年
7 赵蓁祥;台湾地区现行行政赔偿责任制度的重塑[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王仰文;私有财产权的行政法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施鹏鹏;陪审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戴永亮;行政强制法治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立;社会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杨立乾;权利位阶幻象[D];苏州大学;2008年
3 刘珊珊;论人身自由及其法律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07年
4 琦琴;公民基本权利的对象效力拓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李光霞;论迁徙自由及其宪法保障[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广胜;中国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的探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王树海;论地方自治的价值与功能[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戴献奇;社会保障权论[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9 刘颖;论对军人享有基本权利的特别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宏;论宪法上的人格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3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99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