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马锡五审判方式:被“发明”的传统

发布时间:2018-06-17 07:48

  本文选题:马锡五审判方式 + 陕甘宁边区 ; 参考:《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马锡五审判方式向来被视为革命根据地时期的重要法制传统之一,不过,考诸史实,这一审判方式在当时并未普遍推行,也没有取得后来宣传那样的理想效果,之所以推出这一审判方式,是因为它符合当时引导边区司法工作转向的需要,有助于平衡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党政干部与司法干部之间关系,更是展现边区崭新司法形象的良好范例。边区各地司法干部虽然能认识这一审判方式的优点,但这一审判方式对司法资源的消耗较大,对审判者素质要求相当高,未能得以广泛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也不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其审判与调解相结合、巡回审判与就地审判、群众参与司法等都曾在中共苏区时期或国民政府的司法中出现过。
[Abstract]:The trial mode of Ma Tin fiv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legal traditions in the period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However, this trial was not universally carried out at that time and did not achieve the ideal effect of subsequent propaganda. The reason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rial is that it conforms to the need to guide the diversion of judicial work in the border areas at that time. It is helpful to balance the local and foreign cad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cadres and the judicial cadres. It is also a good example of the new judicial image in the border area. Although the judicial cadres in the border areas can recogniz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trial, the trial mode has a great consumption of judicial resourc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judges is quite high and can not be obtained. The trial mode of Ma Tin five is not a brand new creation. The trial and mediation, the circuit trial and the local trial, the mass participation in the judicature have all appeared in the period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r in the judiciary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资助项目“国共两党法治研究:1928-1949”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岳谦厚;刘威;;战时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模运动[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2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3 侯欣一;;谢觉哉司法思想新论[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4 胡永恒;;1943年陕甘宁边区停止援用六法全书之考察——整风、审干运动对边区司法的影响[J];抗日战争研究;2010年04期

5 谢冬慧;;南京国民政府民事调解制度考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6 冯仕政;;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J];社会学研究;2007年02期

7 罗金寿;;国民政府战区巡回审判制度述略[J];司法;2009年00期

8 刘全娥;王吉德;;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历任院长任期起止考略[J];陕西档案;2006年05期

9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湘;;抗日民主政权援用国民政府法令问题简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2 朱晓红;邓国军;;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以华西村·南街村和小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5期

3 孙显元;;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传延与变革[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5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6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7 侯欣一;;谢觉哉司法思想新论[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8 丁云;;抗日根据地的乡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陈先兵;;维权话语与抗争逻辑——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事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志强;民国时期的司法与民间习惯——不同司法管辖权下民事诉讼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志相;周舜隆;;在制度供给中嶼出基层法治之路——兼论人民法庭的传统与改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思琦;;“市场”与市场转型理论——以自贡盐业为例[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4 朱华;冯绍霆;;试论清代上海地区房地产交易中的加叹[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5 刘贵田;王素霞;;中共政党权力监督的理论与实践[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希坡;;应正确理解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指示的精神实质——学习董必武关于中央发布的这一指示的有关论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7 吕伯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渊源——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8 曾亚平;;董必武、谢觉哉法学思想合论——中国共产党早期法制建设的理论成就[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曾绍东;;传统与现代之间——董必武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思想论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10 王平原;;董必武等领导的华北根据地《民法典》起草情况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程安霞;“走”出来的“亲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覃琮;“标志性文化”生成的民族志[D];上海大学;2011年

8 夏泽祥;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贺永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系统研究:1941-1954年[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嫣;中国巡回审判史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付华华;我国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5 高运飞;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司法实践[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邓彬;农村基层法庭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王珏;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现代化改造[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玉林;和谐语境下调解优先政策论辩及调解功能复位[D];西北大学;2010年

9 徐晶晶;抗战时期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孙丽颖;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征购土地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进学;废除南京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之思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刘全娥;李娟;;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档案及其学术价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光荣;穆青与边区劳动英雄赵占魁[J];党史天地;2001年01期

4 侯欣一;;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理念及技术的形成与确立[J];法学家;2005年04期

5 蔡定剑;对新中国摧毁旧法制的历史反思——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五)[J];法学;1997年10期

6 赵人伟;对我国经济改革二十年的若干思考——特点、经验教训和面临的挑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年03期

7 黄少安;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兼评杨瑞龙的“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J];经济研究;1999年01期

8 欧阳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援用国民政府法律问题论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9年03期

9 张卫波;“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审干运动”学术研讨会综述[J];理论前沿;2004年23期

10 费孝通;豫中行(上)[J];w挛胖芸,

本文编号:2030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30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