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中国古代司法二元性

发布时间:2018-06-22 15:30

  本文选题:司法 + 二元性 ; 参考:《求索》2012年01期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中国古代家国组织的社会形态及其法律文化传统是古代司法二元性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特征。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制国家,以家为基础,集家成族,合族成国,是家国一体,家国同态的二元组织形式;国有国法,治理国家,族有族规,约束子孙族众,故家国二元性决定了古代法律治理的二元性,古代法律的全部内容都反映出政权与族权联合统治、家族法和国家法相互融合的特点;古代家族司法与国家司法两者内容不相龃龉,基本精神一致,作用完全相同,是中国古代司法二元性的最终体现。
[Abstract]: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shows that the social formation and legal cultural tradi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family and state organizations are the important basi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uality of the ancient judicature. Ancient China was a patriarchal state, based on the family. It was a dual form of organization that incorporated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 formed the whole family and country, and governed the country, and the clan had clan rules that bound the people of thei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erefore, the duality of family and country determines the duality of ancient legal governance, and the whole content of ancient law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int rule of political power and clan right, and the fusion of family law and state law. The contents of ancient family judicature and state judicature are not discordant, the basic spirit is the same and the function is identical, which is the ultimate embodiment of the duality of ancient Chinese judicatur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山西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交发;论古代中国家族司法[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2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于翠玲;;孙中山《实业计划》对印刷工业的论述及其影响——以民国时期印刷杂志对“总理遗教”的阐释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王和生;“循常”与“超越”——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王渊;;论孙中山的国民教育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8 李伟,司桂梅;孙中山权力制约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9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10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肖小明;;论民生问题背景下责任政府的构建[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4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虞崇胜;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理性形成机制中的作用[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7 吴忠民;;民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8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石河;;论孙中山教育思想中的革命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英;;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初探[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聪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构建及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海丽;中国饮食在越南的传承与嬗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小娇;罗振玉与古器物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自余;;国家与理性:关于“国家理性”的思考[J];开放时代;2011年06期

2 兰榕燕;;国际私法的性质——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结合[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3 刘旨贤;充分认识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二元性[J];理论导刊;2004年04期

4 刘俊;;诉讼时效制度的二元价值——兼评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缺失[J];河北法学;2007年10期

5 刘泽友;;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之效用[J];求索;2009年05期

6 李交发;原美林;;传统家族司法价值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洪伟;;我国新型行政文化的构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林顺虎;;元朝二元法制成因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孟庆垒;论法治主体的二元性[J];法治论丛;2005年05期

10 何军民;;和谐社会背景下对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内涵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保金;张永生;彭志华;;大学生初次求职的二元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阎崇年;;清廷满洲初期文化满蒙二元性解析[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3 和琨;郑琼华;沈昱明;;频域滤波器的二元性实现及其在LabVIEW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4 郑江淮;高彦彦;;以产业转移为背景的城乡二元经济演变——基于江苏发展历程的经验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5 黄少安;孙涛;;城乡户口相对价值的变化、推拉理论与“非转农”现象——侧重于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李金顺;;浅议贵州企业发展史的主要特点[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白志礼;曲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测度及其变革的制度创新探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任保平;;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晓川;杨海艳;;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赖力;;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四倍;社保制度二元性阻碍农民城市化[N];广州日报;2007年

2 姜礼燔 姜重珍;二氧化氯:变二元性为一元性[N];中国渔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管学军;开迪投放是大众新战役的开始[N];中国工业报;2005年

4 本版编辑 徐显明 童石军 廖晓义 郝劲松;和谐社会 偕法同行[N];人民日报;2006年

5 李金顺;贵州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N];贵州日报;2006年

6 睢宁县司法局局长 魏群;社区矫正二元性价值的实现[N];今日信息报;2009年

7 任武松;宝轮镇 四措施整治农村治安[N];广元日报;2007年

8 刘京生;充分认识商业保险与政策保险的二元性[N];金融时报;2005年

9 李红岩;揭示中国历史奥秘的一部力作[N];南方周末;2007年

10 于伟佳;服务“三农”要善于在“两种资源”中寻求创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友;湘鄂西土家族家族司法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郑树梅;C.L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二元方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王宏民;核子形状因子的微观理论探讨与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4年

4 甘勇;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昭时;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D];浙江大学;2009年

6 余章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唐炜;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机制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8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姚耀军;转型中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爱凡;二元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羊青;批判者?召唤者?——谢晋电影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康;经济增长和失业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高峰;长沙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现状分析与调查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陈胤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及障碍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陶树果;新生代来沪农民工家庭消费结构的二元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萨其荣桂;民间的纠纷解决与国家司法[D];内蒙古大学;2005年

7 龙波;中国居民消费变动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8 冯爱霞;合作竞争网的特例特性及统一规律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9 孙颖;公平收入分配与启动居民消费需求[D];苏州大学;2002年

10 李庆涛;玻璃纤维(GF)的酸刻蚀处理对等规聚丙烯(iPP)基复合材料界面结晶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3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53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