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审判实践中法官良知的价值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8-06-22 16:14

  本文选题:法官良知 + 良心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2年10期


【摘要】: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举证无能、同命不同价等现象不是经济发展的必要代价,而是可以避免的悲剧。良知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理性能力。良知为理性和经验提供道德反思的自觉基础,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意图或品格的道德上好坏与否的认知,连同一种要正当地行动或作一个正当的人的责任感。法官良知则是法官个人作为司法判断主体时所应具有的法律职业良知,它是与道德有关的善的知识。法官良知体现了法官的内在品性与人格要素以及对法律的忠诚度。法官的良知不同于良心,它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个人思想感情,而是一种职业伦理道德。法官的良知观直接指导法官的价值追求和意义追求,这一切都蕴涵在法官对司法的整体性信仰之中,而且影响着所有法官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裁判是法官心灵的印证,是天平的表征,是法官职业赖以生存的元素。一次不当的裁判可能会对整个司法体制甚至整个社会带来负面作用。因此,作为承担审判职能的法官必须拥有法的理性和良好的品质,否则法律将是愚蠢、邪恶且不计后果的。
[Abstract]:The phenomena of incompetence and difference in price are not the necessary cos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 tragedy that can be avoided. Conscience is the unity of emotion and reason, and the rational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good and evil. Conscience provides a self-conscious basis for moral reflection for reason and experience. It is an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good or bad of one's own behavior, intention or character, together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act properly or to be a legitimate person. Judge's conscience is the legal professional conscience that judges should have when they are the subject of judicial judgment, and it is the good knowledge related to morality. The judge's conscience embodies the judge's intrinsic character, personality and loyalty to the law. Judge's conscience is different from conscience, i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general sense of personal thoughts and feelings, but a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judge's concept of conscience directly guides the value pursuit and the meaning pursuit of the judge, all of which are contained in the judge's whole belief in the judicature, and also affec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of all the judges. Judge is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judge's soul,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balance and the element of the judge's profession. An improper judgment may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ntire judicial system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As a judge, therefore, the judge must possess the rationality and good quality of law, otherwise the law would be foolish, evil and reckles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官的实践理性论”(09BFX002)
【分类号】:D9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茂云,徐吉平;法官良知对于司法过程的意义——兼论法官良知与现代宪政体制及理念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姚建宗;法治与良知[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5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6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7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8 莫于川;;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从行政法治视角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朱玉苗;;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考察[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8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炎白;真的是“司法腐败”吗?[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迅雷;;构筑我们的司法良心[J];浙江人大;2006年12期

2 徐迅雷;;法律良心高于一切[J];观察与思考;2006年22期

3 杨帆;;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J];理论观察;2008年05期

4 尹承文;关于司法公正与改革的几点思考[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4期

5 程宗璋;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的保障研究[J];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6 李婧,赵连章;对影响司法公正因素的再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单华;;论辩诉交易在我国的适用性[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黄业华;;关于律师依法维权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董士忠;论司法公正生成的条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司法厅关于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意见的通知[J];黑龙江政报;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君;张庆伟;;试论司法公正的隐患——地方保护主义[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刘小平;;司法公正的前提及实现途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查恩学;薛珊;;推进司法改革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索[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4 张世国;;审判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保证[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郑绣程;胡瑞琳;;落实错案追究制 促进司法公正[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开展个案监督 维护司法公正[A];纪念甘肃省人大设立常委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肖永年;;在“全省严格执法与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8 刘春辉;;维护司法公正与深层审判监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9 张宗平;;执行工作如何确保司法公正[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10 孙迎秋;;纵观法院审判体制和运行机制再述司法公正[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鲁宝成;抓好法官良知教育 夯实司法公正道德之基[N];西安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显淼 记者 李晓群;贯彻“五个严禁”维护公平正义[N];安徽日报;2009年

3 张义泰;调解的最大好处就是没有后遗症[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记者 曹乃光 通讯员 阮津;忠于法律 维护司法公正[N];检察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罗书臻;加强庭审管理 促进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夏晓龙;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存在冲突[N];文汇报;2011年

7 市人大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鲁志良;司法公正与和谐社会[N];辽源日报;2005年

8 记者 武家水 王晓龙;完善内部监督 确保司法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1年

9 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秋良;司法公正评价标准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记者 朱海兵;坚持司法为民 确保司法公正[N];浙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勇;法官遴选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3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顾学松;寻求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5 韦群林;中国司法管理学学科构建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晓峰;法官权力论[D];吉林大学;2007年

8 刘玉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司法公信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布仁巴图;中国司法独立之运作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晓明;司法执行论[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阳;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晓;我国刑事简易程序之思考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汤烈琴;论司法公正[D];四川大学;2005年

4 方红森;涉案报道影响司法公正的传播机制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邓亚华;论判决推理的含义及模式选择[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冕武;论司法公正的隐性危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传珍;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汤志勇;试论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相洽互适性[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卫睿博;论媒体监督与审判独立的冲突[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肖岚;论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5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5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