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清代中国的爱民情感与司法理念——以袁守定《图民录》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06-22 21:16

  本文选题: + 爱民 ; 参考:《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摘要】:传统中国的"情",不仅涉及到私人的日常生活领域,而且涵盖了国家的政治活动领域,从而成为整个文化的基础。这种"情本位"的文化类型,也与传统中国司法官员的思维模式相吻合,并对司法裁判的风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清代官员袁守定编撰的《图民录》一书为例,爱民情感构成了全书的核心环节,作者以古人的"嘉行"故事来作为州县牧令追慕的榜样,阐明了"为政"必须以"爱民"为基础的道理。书中关于行政举措与司法技艺的具体阐述,也都是围绕"爱民"这一中心展开的。对具有循吏特色的清代州县官员袁守定来说,如何真正践行"为民"或"爱民"的政治理想,也就成了他心目中焦虑的问题。司法官员的这种"爱民情感",构成了传统中国司法场域中"情"的内涵之一。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sentiment" not only involves the field of private daily life, but also covers the political field of the country, thus becom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whole culture. This kind of cul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of Chinese judicial officials and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style of judicial adjudication. Taking Yuan Shouding, an official in the Qing Dynasty, as an example, love for the people constitutes the core link of the book. The author uses the ancient story of "Jiaxing" as an example to follow the pastoral order of the state and coun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inciple that "government for government" must be based on "loving the people". The specific elabo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judicial techniques in the book also revolves around the center of love for the people. For Yuan Shouding, a state and county official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lowing officials, how to truly practice the political ideal of "for the people" or "love the people" has become an anxious problem in his mind. This kind of "love for the people" of judicial officials constitutes one of the connotations of "emo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judicial fiel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时期中国司法构造及运作原理研究”(10AFX005)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明清时期法律知识的传播与接受”(GD10CFX02)的初步成果
【分类号】:D929;D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猛;爱与正义[J];书屋;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刘艳芳;于恒强;;民事执行的司法性质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王圣扬;杨国萍;;辩护律师与刑事法官关系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顾元;体制与道德的背反——中国传统司法的背景及困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陆学莉;韩开元;;徽州诗人方弘静家世考略[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刘佰合,蒋保;科举制度的废除与社会整合的弱化[J];安徽史学;2000年03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4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贺卫方;;中国法律职业:迟来的兴起和遭到的危机[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王洪坚;;上下级法院业务关系:从单向监督到双向制约——对二审裁判权运行的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许威;;在超越与限制之间——论夫妻共同债务的追加执行[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慧子;新媒体时代公民隐私的侵害与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欧阳娇;封建法制的悲剧性人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兰;小议社会变迁下转型中国的法院司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费春宏;网络交换论与中国人情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贺岚;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的分担[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正喜;《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运行实证考察[D];湘潭大学;2009年

10 梁晨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传承与运用[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月娥;;加入WTO与我国司法理念的更新[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2期

2 郑小克;;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职业道德[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宁;王艳雯;;加强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保护势在必行[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4 席小华;;社会工作介入少年司法制度之探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年04期

5 赵行;;香港保释制度与内地取保候审制度之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3期

6 李唐;李学峰;;巡回审判的理论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7 程英华;;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03期

8 万鄂湘;加入WTO与我国司法理念的更新及法制改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欧阳庆芳;现代司法理念的内涵及其价值构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10 卢椰枫;;穿越法律规则的公平和正义——司法理念视角下的裁判效果解读[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杰;;从对抗到对话——构建现代司法理念语境中的诉讼哲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郭浩善;马献钊;;“入世”后犯罪形态的变化及其对刑事司法理念的影响[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严秀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输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潘汛l,

本文编号:2054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54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