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司法权威的文化建构机理

发布时间:2018-06-23 01:53

  本文选题:司法 + 权威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摘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司法权威取决于人们对司法主体的文化定位、司法过程的文化认同和司法结果的文化支持。司法主体权威的内涵、能量和界限取决于司法角色的文化定位、司法功能的文化期待和司法管辖范围的文化选择;司法活动是寻找事实和寻求法律的文化认识、文化评价和文化选择的过程,其权威根源于文化认同,来自于文化共识,立基于文化解释。司法裁判的权威深受人们诉讼观念的影响,尊重司法结果的文化意识是司法权威确立的前提,认同司法结果的文化取向是司法权威的基础,支持司法最终解决的文化理念是司法权威的支撑。只有给法官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空间,只要对司法机关作出的事实判断、法律解释、司法立法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法官才能摆脱外在的各种压力,真正走向自治和自强,从而不断地提升司法的权威性。
[Abstract]: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judicial authority depends on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the judicial subject,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and the cultural support of the judicial outcome. The connotation, energy and limit of judicial subject authority depend on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judicial role, the cultural expectation of judicial function and the cultural choice of judicial jurisdictio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evaluation and cultural choice, whose authority originates from cultural identity, comes from cultural consensus and is based on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The authority of judicial decision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people's concept of litigation.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respecting judicial result is the premi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judicial authority, and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recognizing judicial result is the foundation of judicial authority. The cultural idea of supporting the final solution of justice is the support of judicial authority. Only by giving judges the space to think and judge independently, as long as they give sufficient respect,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to the fact judgments, legal interpretations, and judicial legislation made by the judicial organs, can the judges get rid of all kinds of external pressures. True to self-govern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 authority of the judiciary.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FXA002)“司法权威生成的文化机制研究”
【分类号】:D9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罗辉;;中世纪西欧教会的司法管辖权[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颜运秋;陈健誉;;集体合同纠纷与公益诉讼[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伏创宇;;论公务员不服从违法命令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9 陈宏光;;新时期法治思想的创新与发展——十七大报告蕴含的法治思想[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郑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李阳;;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之应然路径与实然选择——以制度建设和检察文化建设为视角[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张燕;;异种角膜移植的伦理考量[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田翠琴;赵乃诗;;公平正义: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核心理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光辉;;伦理视野下的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小林;;美国实体性正当程序的司法功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潘怀平;张敏;;法院民事调解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功能[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解方;;既判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祁建平;;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司法公正[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王鸿翼,杨明刚;民事行政检察的执法理念——兼谈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J];人民检察;2004年08期

6 刘斌;;卡多佐司法均衡方法论——辅以孔子的中庸方法论为参照系[J];甘肃理论学刊;2006年06期

7 周永恒;;乡土社会背景下基层司法权威司法养成路径初探[J];山东审判;2009年01期

8 丁义军;;关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审判制度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7年20期

9 周石玉;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程序[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孙永兴;;人类学视野的原始社会司法及其功能[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斌;;董必武的人民司法观与衡平司法过程中的法理冲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李远强;;审判权行使过程中的利益考量及其规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书琴;郭平珍;;坚持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践行司法为民宗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4 占云发;叶蕾;;从董必武司法权威思想谈司法如何应对民意[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6 方龙华;郑国辉;;能动司法与司法为民工作机制之优化建构——以司法协理工作机制的创建实践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周祝一;;“上诉人”称谓质疑[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9 史小红;;审判公开与人民陪审员制度[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慧 通讯员 陈霞;明确责任主体 重建司法功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文亮;蒲县法院 拓展司法功能 提升工作水平[N];临汾日报;2009年

3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钱翠华;以实现公平正义为基础追求司法功能最大化[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记者 沈刚;推进工作机制改革 全面发挥司法功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周玉华;全面发挥司法功能 保障法律正确实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靖宇县人民法院院长 陈大龙;提升司法功能 促进社会和谐[N];北方法制报;2006年

7 北京大学法学院 田飞龙;权力伦理、司法功能与中国式的法官标准[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刘昱林;保靖法院新审判大楼启用[N];团结报;2009年

9 周玉华;人民法院的三个司法功能[N];法制日报;2011年

10 高健;当事人可申请法院更换承办人[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力;民事诉讼构造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2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骆东平;论性骚扰纠纷的民事诉讼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王虹霞;司法过程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10年

7 尹丽华;刑事上诉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边媛;南宋民事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郑学林;民事再审制度改造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鲁哈达;律师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功能[D];苏州大学;2006年

2 韩邦舜;判决理由的功能及其完善途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冲;论村庄精英在民间调解中的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陶传贵;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重构[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田始峰;法律体系形成后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D];山东大学;2013年

6 马海玲;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功能之完善[D];河南大学;2013年

7 顾永强;论当事人质证[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张全东;司法活动中的温情[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囝囝;律师社会关系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周斌;论转型期中国的司法功能[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55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055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a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