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司法重建探析
本文选题:司法重建 + 特征 ; 参考:《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摘要】:建国初司法重建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司法的两个专门文件精神,围绕着司法机构、司法队伍和司法理念三大任务而全面展开的。1952-1953年间开展的司法改革运动,实际上是进一步推进司法重建的政治运动。通过这场运动,共和国司法重建的任务才基本完成。建国初司法重建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革命司法传统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变更司法理念、创建司法体制的过程,其所呈现出的显著特征与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共和国的司法传统,对60年来共和国司法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bstract]:The judicial reconstru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a judicial reform movement carried out from 1952 to 1953 according to the spirit of the two special document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which revolved around the three major tasks of the judiciary, the judicial team and the judicial concept. In fact, it is a political movement to further promote judicial reconstruction. Through this movement, the task of judici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Republic was basically completed. The judicial reconstruc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process of the CPC changing the judicial concept and establishing the judicial system in the whole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revolutionary judicial tradition. To a great extent, the judicial tradition of the Republic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it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judicial construction of the Republic in the past 60 year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法学界反右派斗争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07zfg71001
【分类号】:D929;D9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勇;张青;;传统刑事司法中的非形式逻辑操作[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朱勇;;刑讯的历史原因及本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张伟良;;论刘少奇对石家庄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夏雨;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J];河北法学;2002年05期
5 朱勇;;论中国传统刑事司法的“泛侦查主义”[J];河北法学;2008年07期
6 冯一文;;司法不公抑或司法无力——论当前我国司法权威流失缘由及其出路[J];河北法学;2009年06期
7 张鸿巍;;扭送刍议[J];河北法学;2011年01期
8 谢冬慧;;优化法院司法职权配置的理论反思[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9 骆东平;;陪审员的素质与陪审制度的设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张伟良;;论刘少奇对石家庄解放和城市接管所做出的杰出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佳木;;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的探求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金波;吕晶;万绍文;;我国检察制度历史溯源——古代御史制度与当代检察制度比较研究[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李格;;毛泽东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的计划与基本原则[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上)[C];2006年
5 梅雪;;董必武与依法治国方略和实践的历史发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熊先觉;;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实践[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7 崔敏;;注重体制创新 实现依法治国[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8 黄林异;;对贯彻落实依法治军方针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9 萧伯符;;董必武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略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庄汉;;董必武法制思想与当代依法治国理念之关联[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4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潘大礼;民国三四十年代湖北婚姻冲突案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盛琪;论死刑执行的监督[D];湘潭大学;2010年
2 汪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监所制度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小青;中国审计立法史探析(公元前21世纪——1949)[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6 陈刚;我国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李建波;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8 陈静;审委会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向宽宇;论我国检察机关量刑监督制度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云雷;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良;从互联网络的特征看民法典的制订[J];理论与改革;2004年02期
2 薄立伟;;浅论我国现阶段的中产阶层[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02期
3 张纯t ;全球化对犯罪的影响[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陈鹤松;李晶;;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传承;2009年04期
5 魏斌;;对经济全球化的几点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朱陆民;冷战后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王赳;消费主义的现实反思[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8 王蓉蓉;;关于“粉丝”现象的综述[J];知识经济;2009年06期
9 宋勇;;后现代主义探微[J];传承;2011年09期
10 彭敏;张希君;;浅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J];科技信息;2009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继抅;赵宏杰;曹祥村;;台风浪特征分析及其对船舶安全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杨恩玉;;梁武帝的统治思想试探[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石玉成;;厂坝-李家沟铅锌矿民采空区分布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政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兰云龙;王海龙;刘睿;;黄河上游水资源量计算评价[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8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贺玲;田晓飞;;华北中部沙尘暴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范愉;现代司法理念的建构[N];检察日报;2001年
2 吴晶邋李柯勇;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到司法公正[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刘佑生;从司法理念的转变到传播理念的更新[N];检察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侯鲁平;公正廉洁高效执法 全力实现长治久安[N];石河子日报(汉);2010年
5 葛凤山;法院的司法工作要更新司法理念[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记者 谢圣华 张娜;“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研讨会”在长春举行[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茶莹 本报通讯员 区鸿雁;让社会主义司法理念注入审判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景义;史无前例:三千五百名院长大轮训[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吴光荣 苏 烽;以现代司法理念指导司法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通讯员 高暄 老海;端正司法理念 改进司法作风[N];天津政法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星;影响·契合·创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冬林;东道国贸易环境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杨菁;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场供求主体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徐沛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卢军;影响与重构——汪曾祺小说创作论[D];山东大学;2005年
7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8 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张学忠;早期抽象主义画家对包豪斯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梅;南朝宫廷音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萍;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彭慧丽;民国时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研究(1912-1949)[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向南;论美国外交的文化根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红玲;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结构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6 宣阁;中国古代复仇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7 谭骏;论媒体监督对定罪量刑活动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8 李保华;基于小波变换的盲水印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郎艳丽;司法活动的潜规则及其扬弃[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0 张兆兴;美国利益集团与中国最惠国待遇(1990—2000)[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12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2112044.html